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18-07-18 12:56胡莹栗新宇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胡莹 栗新宇

摘 要:当前各高校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往往陷入形式有余而实效性不足的矛盾中,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增强对社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应该有明确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探索更为务实和高效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6-0001-03

自“2005 年方案”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开始注重社会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社会实践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2012 年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高校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总体规划,之后许多高校进一步调整充实社会实践教学内容,改进社会实践途径和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社会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并创造了许多社会实践教学新模式,为提高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现有

模式存在的问题

社会实践教学突破了课堂教学有限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小课堂而进入社会大课堂。自“2005年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注重丰富与充实社会实践教学内容,改进社会实践途径和方法,使得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形态。具体而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现有模式包括:从实践教学主体看,社会实践有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导两种模式,前者由指导教师组织带领;后者由学生自己组织,或者是个体实践,或者是团队实践。从实践教学的主题模式看,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涵盖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四门主干课程的方方面面,其主题模式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教育、现实国情教育、历史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律教育等。从实践教学的平台模式看,除了各高校的教育实践基地平台外,乡村、社区、企业、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民间团体等都成为学生社会实践的舞台。从实践教学的载体模式看,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是社會调研、参观考察、文化服务等模式,此外理论宣讲、普法教育、支教扫盲、志愿者服务、社会挂职与兼职实习、项目课题研究等形式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体现了实践载体模式的多样化。

虽然自“2005年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问题上实现了模式多元化,在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教师、基地、资金等因素制约,在选择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时,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在实践教学主体模式方面是教师指导带队少,学生个体性实践多;在实践教学的平台模式方面是教育实践基地平台少,其他实践平台多;在实践教学的载体模式方面是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多,其他实践载体少。因此,丰富多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只能对少数优秀学生开绿灯,而大多数学生只能采用分散自主的社会调查方式。从表面上看,各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但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普遍采用的还是这种以点带面,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的社会实践模式。这种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的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种种实效性问题,使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陷入形式有余而实效性不足的矛盾中。

一是社会实践对于提升学生理论认识和综合素质的作用难以显现。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许多高校对于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实际上采取的是一种“放养”模式。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由于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实践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主题。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许多高校也没有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有效指导,致使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也难以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法,这样的社会实践很难达到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撰写的实践报告也因为缺乏理论支撑而鲜有真正价值。

二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因简单应付而流于形式。相比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要求更高,以社会调查为例,需要学生自己确定调查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然后进行问卷统计分析。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许多学生的社会实践主动性不强,参与社会实践仅仅是为了得到相应的学分,因此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有的学生在社会实践时,“每到一处,不是先做调研而是一队人先拉开旗子合影留念,社会实践只是走马观花似地走个形式”[1]。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深入社会大课堂,仅仅靠对周边几个亲友的调查就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三是社会实践报告弄虚作假问题严重。绝大多数高校评定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参考依据是调研报告,由于缺乏对于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指导与监督,一些学生在撰写实践报告书时弄虚作假。有些人直接从网上下载一篇文章,甚至连标点符号与格式均未做任何修改;有的学生抄袭其他学生的报告,仅在时间、地点、人物上稍做调整;还有的报告是将专业实习报告转交过来,其内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毫无关系。据有的教师统计,“这类虚假实践报告几乎占到一半之多”[2]。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认识误区

诚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出现的实效性问题是诸多因素综合制约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缺乏对社会实践教学的科学把握和深刻理解,当前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施。

误区一:用课堂教学活动代替社会实践教学。由于没有分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区别,误把原本属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活动看成了社会实践活动,如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师生互动的参与式教学、组织学生观看纪实电影或录像、聘请专家或者先进人物做报告等。这些教学活动突出了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更多地让课堂摆脱单纯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教学活动都只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层面上,与社会实践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如果说课堂教学“着重于从理论形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话,那么社会实践教学则“着重从实践形态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理性看待社会,坚定理想信念,形成高尚人格和健康心理,社会实践教学在于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与缺陷”[3]。

误区二:用校园活动代替社会实践教学。学生在校园里组织的大量社会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不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前者是指在校园里组织举办的面向全校师生的相关活动,其组织者包括各级校组织、社团、企业,内容涉及文化、娱乐、体育、素质拓展等方方面面。不可否认,有些校园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关联,如学校各级党团委组织的宣讲党的大政方针与国内外形势的报告或相关活动、由学生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等,但即使是这一类的校园活动仍与社会实践教学有区别。因为社会实践教学具有明显的课程性,它是系统地有计划地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寓教育于实践中,“就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加深理解、吸收、消化和巩固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更加自如地运用理论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思想困惑”[4]。

误区三:用虚拟社会活动代替社会实践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网络的不断普及和使用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社会”。网络对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与技术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网络教育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但是以网络虚拟社会调查、网络探讨、网站论坛等为主要形式的虚拟社会实践活动并不能替代社会实践教学。网络组成的虚拟社会是现实生活的投射,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表现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行为主体身份的虚拟性、网络行为的虚拟性”,它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对其起到了一定的阻抗作用”[5]。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目的在于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增加他们接触和观察社会的机会,有利于大学生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用虚拟社会活动代替社会实践教学,学生接触的并非真实的社会,网络调查和网络讨论所反映的信息也有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学生面临真伪难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风险。

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理论研究,避免出现认识误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是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于“包括研究对象、概念范畴、理论基础、地位功能、产生根源、本质、规律、价值、结构、原则、方法论、发展以及实现真正教育的实施等理论”的系统结论[6]。目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社会实践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仍有待探索。也正是因为学界对于社会实践教学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缺乏清晰的研究与定义,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认识出现了较大分歧。从前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认识误区来看,这些误区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大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存在分歧,因此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如社会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社会实践教学的目标、模式与评估体系、社会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理论问题。唯其如此,才能避免一些高校在社会实践教学中踏入误区,从而真正提高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进一步明确社会实践教学计划,规范教学大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没有出台相对规范的教学计划与大纲,许多高校还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计划外的辅助性教学,随意性比较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实施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是进行多种媒体教学、教材建设和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说明和评分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明确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的迫切课题。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几门主干课,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都涉及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各门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学要根据各门课程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各门课程的实踐教学大纲或者教材。要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和规范各门课程实践环境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使社会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以务实的精神探索更有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实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但模式的多元化与实效性却不成正比。笔者认为最有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模式不是让少部分学生受益、使教师总结生辉的模式,而是在有限的师资、基地、资金条件下,让最广大的学生群体走进社会,运用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观察社会、开拓视野、分析问题的模式。如何使分散自主的社会调查更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应该将“放养”改为“圈养”,即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社会实践环节中的主体性功能。在学生进行自主社会实践时,教师应该全局把控,做到事前周密计划、事中随时把控、事后精准评价。事前周密计划,即在实施社会实践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对于各环节做好周密安排。从选题到分组,从问卷设计到数据统计分析,从提纲的拟定到报告的撰写,每个方面教师都应该做出具体的安排和明确的要求。社会实践主题可以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学生的实际,由教师提出本年度社会实践的内容。事前的周密安排是提升社会实践环节实效性的关键,它可以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学生走过场和弄虚作假。事中随时把控,即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始终在幕后引导启发学生,起到传道解惑的作用。事后精准评价,即学生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后,教师应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社会实践情况,应该做到真正的奖惩分明:首先,社会实践教学报告的考核应该有明确的惩罚机制,严惩学生在撰写实践报告中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可以明确规定学生一字不漏地复制和抄袭论文的按考试作弊处理,并建立一套类似论文查重软件系统,将全校的学生报告交由这个系统审查。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从网上抄袭,也可以杜绝学生(包括不同年级)之间的抄袭。其次,对于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应给予适当奖励。可以在全校范围内评选优秀实践报告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并将一些突出的论文集结出版等。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各高校为创建更为有效的社会实践模式不断地进行了探索。但毋庸讳言,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理论研究不到位、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致使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加强理论研究,制定教学规范,寻求务实模式成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代丽丽.走马观花合影念大学生署期调研变了味[N].北京晚报,2008-07-21.

[2]常城,汪洪.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2).

[3]李东坡,王学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意义、问题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8).

[4]卢黎歌.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J].教学与研究,2009,(11).

[5]李红梅.网络虚拟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抗[J].兰州学刊, 2009,(11).

[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