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芬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让学生在充分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求近似数的方法,感受生活中的數学。
一、课堂写真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某某小学学生大约多少人?(生:约1000人.....)
师:某某小学学生准确人数是1433人,有时根据需要我们会用到1000、1400这些数,它们都是近似数。整数的近似数是怎样得出的呢?我们回顾一下整数近似数的求法。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课件展示)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字?
32□645≈32万
47□05≈47万
师:求整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
2.探究新知
师:你知道豆豆的身高吗?我们站起来感受一下。
生:豆豆的身高0.984米。
师:大概是多少米呢?
生1:0.98米。
生2:1米。
生3:我不同意。应该是1.0米。
师:可以大约是1米吗?
生(齐答):不能
师: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长度在0.95与1.04之间。保留整数为1,原来的准确长度在1.4与0.5之间,所以1.0比1精确的程度高一些。
师:因为大家认为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是小数,不会变成整数是吗?
生:嗯。
师:再比如,老师身高大约1.6米,篮球运动员身高大约2.2米。那么,我们平时家里使用的床是几米的呢?
生:2米。
师:大家可以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生1:一支钢笔标价7.50元,大约要8元。
生2:我的身高是1.42米,大约1.4米。
师:一箱牛奶有12盒,共要53元,每盒大约多少元?我们用计算器算一算。
生3:4.42元。
师:计算器上显示多少?
生:4.4166666666666667……
师:所以,在计算中我们也需要用求小数的近似数。
二、分析研究
1.注重迁移与沟通,使学生知识体系明确完整。
开课时,教师以全校学生人数为例,引入近似数。随后出示复习题。在拓展练习中书上54页第2题,运用数轴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整数的关系,小数在数轴中的位置。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求近似数的例子、教师举例学生计算牛奶单价等环节,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了解:同一个小数根据生活中的要求会有不同的近似数。
3.注重意义理解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重点比较1.0和1,0.98与1。猜测可能性,通过在数轴上观察,使学生体会取值范围不同,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感受保留位数不同精确度不同。
本节课中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四舍五入”法在小数近似数中的具体运用,做法应该是“省略相应尾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教师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体现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作者单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