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丁燕
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要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愿望,而且要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应变力。思维导图能达成这样的目的。教师在口语交际的想、说、辩环节引导学生按“图”索骥,自主思考,能提升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放射思考,让学生会想。口语交际中,小学生出现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要么不知道说什么,要么不会围绕主题说。教师借助放射性思维导图能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鄂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朋友的了解,想一想要介绍朋友的哪些方面,然后用思维导图把思考结果呈现出来。大部分学生列出了朋友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等(如下图)。
随后,教师让学生对照思维导图,独立组织语言,按顺序进行表达。上面这名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朋友:“我的朋友叫×××,是一个十岁的女孩儿。她很大度,很活泼……她喜爱跳舞……她尤其擅长折纸……我和她能成为朋友,与那次有趣的经历有关……”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有条有理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朋友。
树状结构,让学生能说。树状结构的思维导图生动形象、层层深入,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伸展、深化。将其引入口语交际训练之中,能让学生在解决“说什么”“按什么顺序说”的同时,让表达更完善。
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时,教师让学生思考怎样卖出保温杯,并画出思维导图。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绘制出了这样的导图——围绕导图,有的学生介绍了保温杯的外形,“有银白色的外壳,杯身印有漂亮的花卉图案,杯盖上有一个可以写字的地方,可以写自己的姓名,可以写天气情况、心情等”;有的學生介绍了杯子的性能,“保温时间长达八个小时”,等等。最后,学生结合大家的介绍,参照自己需要推销的保温杯的实际情况,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进行了推销。能达成这样的学习效果,关键是思维导图为学生理清了思路,让他们不仅想说,而且能说。
显化思维,让学生善辩。教学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你赞成养小蝌蚪吗?》时,教师先根据学生意愿,将他们分成正、反两方,然后要求双方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分别绘制出思维导图,准备辩论。正、反方分别绘制出了如下思维导图:
围绕导图,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正方认为:养小蝌蚪是一种爱心表现,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更能培育关爱动物、敬重生命的情感;喂养小蝌蚪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它们的作用,避免其丧身鱼腹,或是受残酷的自然环境影响而死亡;养蝌蚪十分简单,既不影响学习,也不影响正常生活。反方则针对性地指出:蝌蚪本应该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瓶瓶罐罐里是长不出青蛙的,将小蝌蚪装在容器里是在伤害它们,何谈爱心?至于保护,更是无稽之谈。自然界遵循的是“适者生存”法则,“圈养”的小蝌蚪没有经历被淘汰的过程,即使长成青蛙,也难以适应自然环境。
学生的辩论是很精彩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反方,它们在讨论时并不知道正方的观点,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了几条反驳理由,但听的过程中,他们及时把正方的观点对接到自己的观点中,做出了高水平的驳论。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区三道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