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教育:培养合格公民

2018-07-18 08:02董梅潍坊高新金马公学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室状态学校

董梅/潍坊高新金马公学校长

美国前总统约翰逊曾说,世界上产生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教育;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答案,也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下,大众判断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分数;教师把满堂灌当作提高分数的不二法门,即便一些所谓的优质课也不例外,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不作声地记,鲜有互动。

观摩过一次市级优质课评选。比赛现场氛围紧张。深秋的天气有些凉,但讲课教师依然是汗珠涔涔,等候室里,下一位授课教师坐立不安,一会儿瞅瞅教案,一会儿看看手表。参赛选手表情不自然,甚至有点拧巴。为何如此紧张?怕成绩不好评不上?怕把握不住这次机会?其实,打磨了几星期的教学设计顺利走下来基本就算心安了,至于教学设计,那是团队的智慧。通过上述现象不难发现,很多教师绝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教上,对教学目标关注得都不多,至于学生如何学,关注就更少了。

再看学生,多少课堂,任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发问,木然处之,偶有响应,响应的又是什么?是对问题的独立见解还是顺着教师设计问题的答案随声附和?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有篇课文《钱学森》,描写了钱学森抛开美国优厚报酬,历经重重艰辛回国。有的教师上这一课直白地告诉学生,这是因为主人公出于爱国之情,课件上也打着“爱国情,报国志!”还有一位教师居然这样问学生:“这对祖国是一份浓浓的什么呢?”同学们齐声高呼“爱!”这种课堂让学生思维定势了,慢慢走向盲从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创意消失殆尽了。这还是优质课,传统意义上的好课。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学生,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从“灌输和服从”到“唤醒和发现”,我们用四年时间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蜕变。在潍坊金马公学,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接纳每一个人,欣赏优点,包容缺点,张扬个性。整个学校的氛围恰如一首诗表达的:我就是张开双手/也一点儿在空中飞不起来/但会飞的小鸟也不能像我一样/在地面上快快地跑/我就是使劲儿地摇晃着身体/也发不出好听的声音/但叮当响着的小铃铛也不能像我一样/知道唱许许多多的歌谣/铃铛和小鸟,还有我/大家都不同,但大家都很棒。

学校里最重要的地方是教室。我们借鉴北京十一学校,有了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等30多个学科教室。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使孩子的自主性、互动性、创造性充分发展。同时,还与北京云校联合,学科教室打破了物理疆界,有了云课堂。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也注定了每个人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课程安排更加灵活,更具有回应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表。每个课间,学生穿梭在去往下一个学科教室的路上,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我们倡导自我引导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自主而高效。原有的备课被教师与学生签订学习合约取而代之,将培养孩子计划力、学习力、思维力纳入其中。上课铃响了,不管在哪间教室,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孩子会心无旁骛地学习,按照自己的规划安排学习。学生碰到疑问举手,教师过去悄悄帮助。学校不赞成统一讲解,讲究个别化帮助,绝大多数问题都是一对一解决。老师们明白,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有自己明晰的计划,都奔跑在属于自己的成长跑道上。

教育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成。和十一学校一样,选课走班以后,所有教师办公室全部取消,教师们走进学科教室,和学生在一起。时刻处在教育教学的环境中,教师的学习合约和反思才能贴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里,才能更具生命力。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协商式对话。“你说呢?”“你认为呢?”“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把问题抛出来,让孩子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课堂上往往有两位教师,一位教师上课,另一位教师要么当起了助教,要么在静静观察、发现、记录。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动机、状态随手记录下来,课后,针对发现和学生、教师、家长交流。正如李希贵校长所言:“师生关系一平等,真的教育就出现了。”学生在教师面前不会装假,真现象、真问题一一迸发。教师越贴近学生,越能敏锐地捕捉教育时机。哪些学生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哪些学生始终保持着这种状态;哪些孩子到了最佳状态的临界点。对于一直对学习状态没有感觉的孩子,找准机会,适时地推一把,促使其反省,进而做出选择。

除了制定学习合约,教师们还常常写教育反思。这些反思一切都指向学生,反思课堂观察、学生状态。每周教研的话题,基本上也是这方面的内容,时时刻刻围绕孩子。

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的。有时候,找准时机点评一下已经进入状态的学生,也会激励周边未进入状态的孩子。有些孩子进入状态慢,有的是被以前的学习经历已经挫伤本真的主动学习状态。我们要做的是创造环境、抓住时机,帮助孩子平稳而快速地度过课堂厌倦的复原期,回复他们本来的生命状态和主动意识。

一个人内心的成长需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和发现自我。让内力成长起来,教师、学生有了独立的价值判断,做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喜欢的。所以,这里的笑脸是灿烂的,这里的心灵是透明的,这里的师生是幸福的。

陶行知有言:“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的,才算是学校。

在这里,学生实行学长制管理。学校打破班级界限,让不同年级的孩子组成一个个“家族”。最高年级的做学长,依次往后排,学长毕业了老二递补。很像兄弟姊妹多的家庭,但与真实的家庭又有很大的不同,真正的家庭中兄弟姊妹的角色是一成不变的,这里,随着年级的增长,每个人都能够体验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当老小的时候可以撒撒娇,当了老大就得学会体贴人、帮助人。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对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发育和成熟很有好处。

除了课堂,其他一切活动都是“家族”成员协商完成的。“家族”的一切事务,学生高度参与、高度自治。连“家规”也是他们自己商定的。每个“家族”配一位教师担任“史官”,负责记录“家族”的活动,负责外出活动的安全,但没有指挥和决定权。学生自治,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播下一颗民主的种子。

学校重视学生宿舍生活。生活教师懂孩子,会教育孩子,能发现孩子。以其中一周的生活教育主题课程为例:第12周,我是自己的主人。(1)要自信,相信自己就是一道风景,没必要在别人的风景里仰视。不随波逐流,不刻意曲意逢迎,做独特的自己。(2)生活中无论什么闪失,都有自己的错,从错误中学习改过,同一错误不犯第二次,不把过失推诿给别人。(3)正确面对外界的评价,有的放矢、扬长避短。(4)每天早上醒来告诉自己:我今天做我自己,听从自己的心声,为自己的梦想努力!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环境的营造,机会的创设,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感受,潜移默化中生成尽责、宽容、关爱、鼓励、自省等品质……像英国著名的夏山学校那样,注重培养自主、诚信、稳健、合群、进取等品质而非考试成绩。这些不正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自身就是一个小小的公民社会,更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摇篮!

猜你喜欢
教室状态学校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状态联想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学校推介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