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勇,李秀春
(湖北省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湖北 荆州 434020)
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累及多器官与系统的慢性疾病,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为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早期PDR患者临床症状通常不太明显,直至累及黄斑之后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若继续发展还会引发青光眼、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目前PDR尚无有效根治手段,近年临床多主张采用雷珠单抗治疗,虽可一定程度改善患者视力,控制病情发展,但由于其作用时间短,往往需要多次注射,患者依从性不高,影响治疗效果[3]。相关研究发现,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炎性因子可能参与了PDR的发生发展[4-5],降低这些炎症因子水平可能能有效治疗该病。2015年8月—2016年12月,笔者观察了雷珠单抗联合退翳明目汤治疗PDR的疗效及对血浆ET、NO、sVCAM-1和VEGF水平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上述时期在我院眼科诊治的PDR患者68例,均为单眼患病,左眼36只,右眼32只;男38例,女30例;年龄51~74(63.20±5.13)岁;病程3~12(6.42±1.22)个月。患者均符合《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6]关于PDR诊断标准。排除有高眼压病史、青光眼病史、眼底手术史者;年龄<50岁者;合并严重传染疾病者;临床资料严重不全者。本研究已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通过,患者均在知情后自愿签署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PDR患者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雷珠单抗治疗:先将患者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注射前3 d开始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次/d及眼用凝胶1次/晚点眼。注射前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随后取平卧位,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再使用浓度为0.5 g/L的碘伏对眼睑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开睑器开睑,采用1 mL注射器抽取雷珠单抗(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40003)0.05 mL,在术眼8点钟方向的角膜缘后侧4 mm左右处,将注射器的针头与眼球中心巩膜垂直向玻璃体内进针,确认注射器针头已处于玻璃体腔后,将0.05 mL的雷珠单抗缓慢推注进去。术毕涂抹典必殊眼膏,再使用无菌纱布包扎。术后对患眼使用典必殊滴眼液与眼膏预防感染。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退翳明目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12 g、牡丹皮12 g、栀子15 g、生地黄13 g、防风8 g、密蒙花12 g、荆芥10 g、丹参9 g、赤芍12 g、木贼15 g、菊花8 g、川芎12 g。1剂/d,水煎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1.3观察指标①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6]。显效:视力上升2行或以上,玻璃体混浊与眼底出血症状显著改善;有效:视力上升1~2行,玻璃体混浊与眼底出血症状减轻;无效:视力未上升甚至下降,玻璃体混浊与眼底出血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恶化。显效率及有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②观察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③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浆ET、NO、sVCAM-1及VEGF水平。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治疗前,2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血浆ET、NO、sVCAM-1及VEGF水平比较治疗前,2组血浆ET、NO、sVCAM-1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ET、NO、sVCAM-1及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血浆ET、NO、sVCAM-1及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PDR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对患者的视力损伤程度极大,甚至致盲,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由于PDR患者视网膜组织缺氧缺血,导致局部纤维血管增生,新生血管无良好弹性,易出血,以往多采用PDR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但由于易发生玻璃体积血,常导致患眼视力骤然下降,而存于玻璃体腔内的血液仅靠口服药物治疗不易被吸收,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8]。研究显示,ET-1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PDR患者体内ET-1水平可显著升高,导致视网膜血管大幅度收缩,加重其缺氧缺血状态[4]。NO具有舒张血管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但高浓度NO可对细胞产生自由基样损伤,PDR患者体内NO呈高表达状态,参与了血管的炎性损伤[9]。sVCAM-1在受到干扰素α、炎性病变等刺激时,会于内皮细胞的表层表达性增强,促进视网膜血管的炎性病变进展,因此,其可作为判断PDR病情发展的标志物[5]。VEGF在缺血、缺氧及血管紧张素Ⅱ等刺激下会大量分泌,在PDR患者体内可显著升高,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视网膜的血管增生[5]。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浆ET、NO、sVCAM-1及VEGF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雷珠单抗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抗VEGF型药物,其对人体VEGF-A全部亚型均具有一定亲和力与特异性,通过与VEGF相互结合,可降低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玻璃体血管增殖状态[10]。临床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进展,但由于患者糖尿病的病因未去除,无法从根本上解除视网膜病变的根源,故临床治疗效果仍有限。
PDR属于中医“视瞻昏渺”“血灌瞳神”范畴[11]。中医学认为,消渴日久耗伤肝肺之阴,肝肺阴虚,无力推动气血运行,瘀血阻络,虚火内生,而目失濡养,致目络火灼。因此,本病病机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12]。当以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为主要治疗原则[13]。退翳明目汤为临床治疗眼部疾病的经验方,方中防风、荆芥可辛散祛风,黄芪、栀子可清心泻肺,为君药;生地黄可养阴生津、清热凉血,牡丹皮、赤芍可凉血散瘀,丹参、川芎可行气活血,为臣药;菊花、木贼、密蒙花可退翳消膜,为佐药;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活血、益气养阴、退翳明目之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黄芪和栀子具有镇痛与抗炎的作用;丹参、牡丹皮与川芎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最佳矫正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ET、NO、sVCAM-1及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雷珠单抗联合退翳明目汤治疗PDR较单纯雷珠单抗治疗疗效更为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降低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ET、NO、sVCAM-1及VEGF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