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血清IL-4、IL-6、IL-10的影响

2018-07-18 11:36刘国磊李春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通窍鼻部鼻炎

刘国磊,李春义,陈 淼

(1.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2. 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东岳分局,湖北 十堰 442000)

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之一,患者可见发作性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等症状,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病情迁延,引起哮喘、鼻窦炎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目前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通过应用组胺拮抗剂、激素及白三烯抑制剂等进行对症干预,但在缓解鼻部症状和降低发作频率方面效果欠佳,远期复发率居高不下,长期应用还易导致多种不良反应[1]。随着中医药实验和临床治疗研究深入,发现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控制病情复发方面优势明显[2]。2015年5月—2016年8月,笔者观察了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IL-6及IL-10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十堰市太和医院上述时期诊治过敏性鼻炎患者150例,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4]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病程>3个月。排除入组前2个月应用研究相关药物者,合并其他鼻咽部疾病者,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者,既往有鼻部手术史者,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者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20~58(38.58±6.90)岁;病程1~12(5.17±0.92)年。观察组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21~60(38.71±6.94)岁;病程1~13(5.22±0.95)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上海清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307,规格:5 mg)口服,5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①通窍鼻炎方组方:黄芪30 g、白术20 g、桂枝20 g、防风20 g、细辛20 g、苍耳子20 g、甘草10 g,每天1剂,早晚分服;②针刺选穴印堂、迎香、合谷、风池及肺俞,采用0.3 mm×30 mm毫针,均行捻转补泻法,其中风池和肺俞不留针,而印堂、迎香及合谷则留针30 min,1次/d。2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①临床主要症状评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对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症状进行积分评估,分值越低提示症状越轻微。②QLQ-C30评分:依据《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3]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进行评分计算,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③发作频率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记录发作频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2、IL-4及IL-10水平。④临床疗效:参照文献[3]评定。显效:鼻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66%;有效:鼻部症状体征有所改善,26%≤疗效指数<60%;无效:鼻部症状体征未见减轻或加重。疗效指数= (治疗前主要症状评分总分-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总分)/治疗前主要症状评分总分×100%。⑤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情况。⑥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头痛、困倦及口干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QLQ-C30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比较2组治疗后发作频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QLQ-C30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比较次/周)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2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IL-4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0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2.52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75例,显效21例,有效3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75例,显效39例,有效3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62组随访复发率比较对照组随访复发率为29.09%(16/55),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为随访复发率为29.09%(5/72)%,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2组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7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75例,发生头痛2例,困倦1例,口干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对照组75例,发生头痛2例,困倦1例,口干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空气污染加重、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等因素影响,我国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总体发病率部分地区已达15%~30%[6]。国内外医学界对于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IL-4是一类由Th2细胞合成的炎性细胞因子,能够刺激IgE分泌,可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反应[7];IL-6能够提高细胞黏附分子表达水平,诱发炎性细胞浸润,进而加重鼻腔炎症反应[8];IL-10则属于强效抗炎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主要通过干扰抗原呈递和T细胞应答过程,拮抗多种炎性细胞激活和相关细胞因子释放,最终抑制Ⅰ型变态反应发生[9]。

左西替利嗪是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药物之一,其抗过敏作用机制包括高选择性拮抗组织外周H1受体和抑制鼻部炎症反应两部分,在改善喷嚏、鼻痒等症状方面效果较好,但停药后复发率可达25%~40%,而头痛、困倦及口干等不良反应亦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10]。

祖国传统医学将过敏性鼻炎归于“鼻鼽”范畴,认为肺、脾及肾脏亏虚,风寒邪毒内侵以致肺气不足,失于宣泄,久之鼻窍不利则可见鼻痒、鼻塞等症;同时脾气素虚,肺失之濡养,水湿阻肺,寒湿滞鼻,久之则清涕频发。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鼻,且与脏腑虚损密切相关,故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以益气补肺、温阳通窍为主。本研究所用通窍鼻炎方组方中黄芪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桂枝温阳通经,防风祛风解表,细辛散寒开窍,苍耳子散风祛湿,而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益脾气、通鼻窍及祛风邪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提取物能够拮抗肥大细胞脱颗粒进程,降低组胺释放水平,进而抑制IgE介导Ⅰ型变态反应[11];细辛具有下调炎症递质合成分泌和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组胺含量作用[12];而防风则可降低鼻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白细胞游走活性,发挥一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效应[13]。相关穴位针刺研究提示,针刺风池、肺俞可有效疏通经络,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和鼻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和组胺释放[14];同时针灸疗法还能够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下调Th/Ts比值和干扰素合成效率,发挥良好免疫抑制效应[15]。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喷嚏、鼻涕、鼻塞及鼻痒积分,发作频率,IL-4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IL-10水平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不良反应均较少。提示通窍鼻炎方联合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减轻鼻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远期复发率,且安全。

猜你喜欢
通窍鼻部鼻炎
变异性鼻炎应用通窍鼻炎片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中医赶走恼人鼻炎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葱汁治鼻炎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常见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方法(二)
鼻部整形术的观察与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