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燕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作为庞大工科群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体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方式在新工科背景下还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理念,提出从教师转型、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新工科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245-02
1.概述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 2025 ”“互联网 + ”“网络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1]计算机类专业作为新工科的重要学科体系之一,其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进行改革是当前新工科背景下急需探讨的问题。
2.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当前信息时代下,计算机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相关行业更是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计算机高级人才一直受到各行各业的青睐。然而,高校在培养计算机类人才方面也存在着与社会脱节的问题。目前我国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上基本还是以教师的填鸭式方式开展,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能力差,专业知识不扎实,工程项目能力缺乏,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用人要求。
3.新工科内涵与特征
新工科(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3E)是基于國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2]2017年4月,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多样化、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策。[3]新工科,“工科”是本质,“新”是取向,要把握好这个“新”字,但又不能脱离“工科”,它的特征是理念新、要求新、途径新。
4.新工科理念下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
培养适应新工科背景下需求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既要把握新工科的“工科”的本性,又要把握好新工科 “新”的特征,各高校结合自身情况,从教师、课程以及课堂等一系列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1)新工科背景下教师转型
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主导作用,新工科的提出,对教师而言,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要适应新工科的改革,就必须从理念上认真学习新工科的内涵,理解和接受新工科思想,转变固有的传统思想。与此同时,新工科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教师的工程能力,教师除了深入计算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参与到企业中或是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自己的工程项目能力,以满足新工科教学的需求。
(2)课程体系改革
结合新工科的特征,在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中, 要加强实践课程和创新课程比重,让学生在实践课堂中培养工程能力,在创新课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同时,计算机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毕业设计部分,也要融入新工科理念,通过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最后还需加强校企合作,结合市场需求,校企共建课程资源,通过校企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工程能力的提升,势必需要学生通过实践而获得,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理解和感悟。所以,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新工科理念是相悖的,课堂教学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能力水平,因材施教,创设一个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实践,敢于质疑的课堂氛围。同时,课堂教学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关注学生课堂之外的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提升自己的工程能力。
5.总结
计算机类专业的新工科改革不是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的推进,需要重点把握学与教、实践与创新创业、本土化与国际化三个任务,加强学科建设,转变教学理念。工程改变世界,科技创造未来,培养满足新工科要求的计算机类高级人才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3]“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