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波
摘 要:学生要想学好语文,首先要进行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构建开放、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充分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在阅读中感知文本的意义,在阅读中感悟语言的内涵,从而从阅读中培养语言的感情色彩,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培养情感、陶冶情操。
關键词:阅读;思维;兴趣;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注重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很多教师为了“分数”,更注重学生听写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阅读是强化记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以境诱读,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及音乐、图片、影视片段等多媒体形式,营造鲜活的阅读情境,以此诱导学生热爱朗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火花,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美好,引起与作者的感情共鸣,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比如我在讲《再别康桥》中“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时,我与学生共同在脑海中创设了文中的情境:作者站在湖对岸,望着即将西下的夕阳洒落着淡淡的余晖,夕阳映照在湖对面的柳树上,在湖面投下斑斑驳驳的倒影,就像是一位美丽的新娘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当学生在脑海中营造了这样的一幕时,学生也就体会到了作者对康桥浓浓的感情。这种内心情感的转化驱动着学生主动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这样不仅使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使课堂更为生动,充满活力。
二、以读引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进行课文朗读。课上教师可以先读来激励学生读,也可以找朗读好的学生先读,从而带动其他学生读,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兴趣,使朗读情感得到升华,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这样才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于意境优美、对比鲜明的课文,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亲自范读、领读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桃花源记》一文,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围绕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段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老师范读意境平和的句子:“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让学生感悟意境的平和,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以说带读,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阅读更是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厚积而薄发。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多说、多读、多写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让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要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对学生采取了“以说带读,以说促写”的策略。为了将阅读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热爱阅读、热爱语文,我制定了一些措施:
1.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每学年学校都会举行读书比赛,我们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这项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在班级适当地安排讲故事、读后感比赛等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自习和阅读课举行讲故事和读后感比赛的小活动,适当评出等级并颁发小奖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加比赛的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说、去讲。
2.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
唐诗、宋词等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见证了我国古代文化欣欣向荣的发展历程。因此,古诗文背诵要纳入学生的展示内容里,除了背诵教材中的古诗文,还可以适当地延伸到课外,比如,《将进酒》《滕王阁序》等。对于古诗词的背诵,教师可以适当将学生分成组,先由组长检查,再由教师抽查,背诵展示好的小组,以加分的形式进行奖励。
3.开展好书推荐活动
放寒暑假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们,并且说清楚书的名称及推荐的理由,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书籍来读,这样不仅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节省成本,还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及提升学生读书的效率。
4.开展好词佳句收集展示
教师事先点明让学生准备精美的笔记本,以收集好词佳句。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会有很多积累的好词佳句,这时教师就应该适当地提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朗读给其他同学听,并适当地让学生互相点评,以期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经过以上几点的尝试,我在语文教学的阅读方面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督促学生、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热爱语文课堂。我更努力地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更让阅读陪伴每个孩子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甚至陪伴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缪海燕.学生本位:阅读教学回归本真的基本诉求[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2).
[2]潘荣.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
?誗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