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及教学目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及数学素养,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及数学学习素养,引导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分析立足高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及方式,笔者针对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学生素养;培养途径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就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情况出发,在教师的引导及组织下以课堂为立足点,为学生们实施针对性、多元化及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及举一反三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及发现新知识,分析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发现及分析问题,最后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一、 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时间紧,内容多,难度大,且受传统教学形式及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且缺乏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时间及空间;且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机制过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水平,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枯燥及单一的数学题海中,无法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及积极性,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恐惧及厌恶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素养的形成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受到多媒体技术发展的影响,使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素材及教学方式发展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在素质教育体系时代的要求下高中数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表现为以下几点:a. 数学改革更加重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能力为目标,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日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践生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b. 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及个性化,在高中数学课程开展及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主要针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思想理念,强调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培养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c.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及反思的过程,课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让学生各取所长,尽快解决问题,课后作业采用分层布置,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及因人施教;d.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现阶段数学改革发展趋势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联合在一起主要是为了延续及发展数学应用思想,数学是基础学科,起到解决问题的工具性作用。
二、 立足高中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及方式
(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实施因材施教
高中数学教学的重大目标在于高中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给予学生机会、鼓励及支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改革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教师是课堂的主持人,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主角,是各方面程度不一样的个体,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成,学到知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学业水平、智力水平,以及所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实施因材施教及分层教学,主要是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相应的、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提问方式及教学评价体系,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突出自己的优势,体会成功的乐趣,以便达到最优化课堂。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学习数学是有方法的,是“轻松”的,能学好的,变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灌输为主动学习建立知识体系,解决相关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自学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渐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及作用,从而全面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前提为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熟练的数学技能及熟悉的數学思维能力等。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广泛实施教学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学过程属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数学学习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具有紧密相关的联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及基础引出新的知识,构建新知识联系旧知识的学习体系。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发散性思维。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指导及建议,设置课堂提问的问题,在教学中做到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及信息,在面对事物时学会及时发现该事物内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上”数学,玩转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成功的乐趣。教师应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采用简单化、形象化、模型化或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摆正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地位,做好相应的组织、引导工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及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及建议,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并给出教学评价,在数学教学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互动,将枯燥单一的数学教学课堂转变为生动形象、自由放松及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中培养学习兴趣,强化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针对数学知识点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学,如:已知三个大型超市在元旦前组织了相应的商品降价酬宾促销活动,三个超市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降价促销方案,A超市实施第一次消费打X折,第二次消费打Y折;B超市采用的是第一次消费打Y折,第二次消费打X折的方式;C超市采用的是每次消费打(X+Y)/2折。问:三个超市中哪个超市的商品价格更优惠一些?通过创设相应的基本不等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讨论问题,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增添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及发散思维。
(三) 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形成科学的数学素养及思维品质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具备较为强大的数学思维及空间思维能力,高中生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及思维能力的局限使得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全面理解及掌握抽象数学概念的现象,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及课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及研究,打破数学教材的编排顺序,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学生数学运用意识的培养,形成良好的学生素养。
三、 结语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形成科学的数学素养及思维品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金娥.增效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素养——《测量物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3,16(11):75.
[2]陈兴旭.开展数学实验,提升学生素养[J].教育艺术,2017,08(1):17.
[3]王帅民.注重数学课堂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21(94):193.
[4]束苏敏.落实四个关注提高学生素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6,20(2):32,34.
[5]钱萍.让练习推开学生素养之窗[J].新课程·小学,2016,33(11):225.
[6]李正清.在灵动的数学课堂中丰盈素养促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14(36):21—22.
作者简介:
汪杜成,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