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植
(吉林化工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102)
在国家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供需矛盾,社会不但需要高学历人才,同时也迫切的需求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职业技术人才。2015年和2016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由749万增至765万,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却要忍受技工荒。随着教育部启动高校转型改革进程,将有几百所普通高等院校逐步转向职业教育,在此情况下,我校毕业生的就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在中国2025、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发展中,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培养社会上紧缺的应用和复合型人才。
《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作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仍然带有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中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特征。考虑到高职教育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综合应用,又要融合职业资格证相关知识和技能,最终要培养出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针对《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进行了课程建设与改革[1]。基于现有实训条件,最大限度地体现企业需求,实训过程基本上和企业生产过程一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等方面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实训项目得到一个成果展示的机会。通过我校三届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对该课程的改革实践,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建设,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实际生产的项目,我们对同行业中的企业做了调研。与多个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线操作人员及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充分听取企业各岗位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当前学校软硬件情况,结合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方向,在当前教学模式下,对课程结构进行改进,形成一个基于基础知识应用的课程构架。此构架包含工作过程要素、职业资格证考取、职业技能应用等多个方面,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企业专家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所以课程的开发还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结合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开发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零件加工任务,每项学习任务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典型的、代表性的体现出数控车削加工过程,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效地对接于行业需求,并突出学习性与实训车间的适应性[2]。我们将数控车削加工分为10个学习项目,遵循由易到难,逐步加入实训科目,将一系列的加工任务组成数控车削技术人员从初入行业到适应行业的基础学习。每一个学习项目在实训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融入企业管理方式,形成适合学校实训车间的实训构架。
这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训任务,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承担复杂零件的编程与加工任务,并且具有一定的解决生产中遇到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容应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变化。典型加工任务如图1所示。
图1 加工任务
传统的实训教学针对知识点进行熟练性训练,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点和技能与将来的工作岗位有什么联系,盲从的跟随实训进程,所以学生对实训对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消极,同时还缺乏职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合作能力等[3]。所以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实训获得完整的工作过程体验,从而更为具体化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效结合,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对实习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经过企业调研,将数控车床岗位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融合,以上文提出的实习任务项目为载体,能够有效的缩短实训教学与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
实训教学过程由教师分配任务,讲解任务要求并进行安全教育;然后将学生分组,安排工位。在分组时,实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间的能力及个性差异,将不同能力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在实训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中的个体优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也更为顺畅。每组安排组长,组长根据工作任务督促组员完成任务,并随时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汇报给教师,方便教师对整个实训车间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4]。
完成准备工作后,进入教学过程。第一步资讯:教师向每个小组分发“资讯单”,学生通过“资讯单”中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处理问题,为当天的实训任务做好准备;第二步决策:教师派发“任务单”,学生通过第一步的准备,结合“任务单”中的零件图和任务目标,对零件的外形、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等信息拟定零件的初步加工工艺,其中包括毛坯,加工中所使用刀具、量具并确定装夹方法等;第三步计划:确定工艺方案、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工序内容及加工参数等,方案制定后由实训指导教师进行检查,得到实训指导教师的肯定后,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并将编制好的程序输入仿真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加工,进一步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程序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第四步实施:通过仿真加工后,学生到指导教师处按照工艺方案领取毛坯、刀具及量具后进行实际加工,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加工过程进行监控;第五步检查:零件加工完成后交由实训指导教师,在教师的组织下,各小组之间进行自检、互检、专职检。检查项目根据“零件加工评分表”中的内容进行逐项检测,根据检查内容逐项打分;第六步评价:项目加工及评分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反馈单”中的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从中获得学生对基础知识、工艺方案、工夹量具的正确使用情况及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为之后的实训积累经验[5]。教学六步流程如图2所示。
图2教学六步流程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做”的过程中,将知识形成一种交互的状态,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巩固职业技能。实训指导教师也可以从开始的“手把手”的教,让学生对知识反复练习,学生通过自主编制工艺、自主编程的增多,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手脑并用、主动学习的“放开手”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信心,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使得学生获得在职业发展中更好持续能力[6]。
1.解决传统教学评价与企业生产脱节的问题
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传统实训教学依赖教材,并受到实训硬件环境的制约,忽视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生产管理等内容,评价方式单一,评价过程以指导教师为主,弱化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学生无法经历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导致学生不能身临其境的体验实际工作过程,就业后难以快速适应职业岗位。
基于以上情况,开发适合学生的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可以对实训教学做出进一步的优化,推进实训过程与工厂生产的对接,让学生发扬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让学生经历一个与实际工作更为接近的项目实施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7]。
实训中零件检查阶段,除了教师评价之外,学生也参与到检查过程中,因为检查是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一部分,这样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工作中其他岗位的职责,感受收获和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后劲”培养。
2.实训管理企业化
将企业6S管理纳入实训管理工作,构建6S管理小组,由指导教师带队,实习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为实训教学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支撑。6S由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组成。每个新的班级实训开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6S管理,通过文字和展板,让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将6S管理制度牢记心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8]。
每天实训开始前,学生对完成当天项目所需的工具必须明确,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所有学生对实训场地进行整理,对不需要的东西,禁止带入加工区域,将需要的物品按照规定摆放在相应位置,塑造清爽的实训场所[9];在实训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将安全第一的观念牢记心中,将实训建立在安全的环境下;每位实训的参与者都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实习实训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穿着工作服并保持着装整齐,工卡量具随用随放,物品不乱放、不乱扔,实训过程中始终保持环境整洁;实训结束后每位同学按照6S要求对自己岗位进行环境清扫,保证实训场所清洁、整齐;安全是基础,杜绝违规,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业伤害。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课程开发与实施在当前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将实训项目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解决传统实训教学先进性和创造性不足,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等问题,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实训中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课程本身、实习软硬件、教师等方面逐步推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