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金 张 恒
1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医院药学部,福州 350009
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边防卫勤训练大队,新疆 昌吉州呼图壁 831200
颅内动脉瘤指的是在颅内动脉管壁上存在异常膨出,也是导致患者产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1]。在脑血管病变中,该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仅低于高血压脑出血和脑血栓,任何的年龄阶段均能发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多选用介入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非常的重要和关键,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显著[2]。本文为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特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拟定实施介入治疗,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为(59.21±1.2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62±1.12)kg/m2;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41~86岁,平均年龄(59.26±1.2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63±1.14)kg/m2。2组在年龄、体质量、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标准[3],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术前患者禁食、禁饮8 h,术前半小时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注入0.5 mg的阿托品和100 mg的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面罩给氧,连接监护仪器,对脉搏、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密切监测,做好记录;观察组在实施诱导前15 min应用右美托咪定,泵注,10 min内完成,维持麻醉时,静脉泵注速度控制为0.5 µg/(kg·h);对照组的操作方法与观察组一致,将右美托咪定换成等量0.9% Nacl溶液;
麻醉诱导:药物为舒芬太尼,剂量为0.3 µg/kg,丙泊酚,剂量为1.0~2.5 mg/kg,顺式阿曲库铵,剂量控制为0.2 mg/kg;面罩加压给氧,时间为2 min,气管插管,连接麻醉剂,实施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10 ml/kg,呼吸的频率控制为每分钟10~14次;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30~35 mm Hg;术中给予患者应用丙泊酚,剂量为 2 mg/(kg·h)、瑞芬太尼,剂量为0.3µg/(kg·h),顺式阿曲库铵,剂量为8 µg/(kg·h),实施维持麻醉,手术完成前半小时,将肌松停药;动脉瘤栓塞后停止使用右美托咪定,按压止血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停用[4]。
观察2组不同时间段(入室时、诱导前、插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血流动力学(MAP、SBP、HR、DBP)变化情况。
将数据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19.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入室时,2组的MAP、SBP、HR、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28、0.8546、0.6535、0.8451,P>0.05);插管后、诱导前、自主呼吸恢复时,观察组的MAP、SBP、HR、DB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65、4.6235、5.2465、5.2754,P< 0.05)。见表 1。
表1 2组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s)
表1 2组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s)
项目 MAP/mm Hg HR/(次·min-1) SBP/mm Hg DBP/mm Hg观察组(n=30)入室时 126.13±11.24 81.53±15.76 160.85±12.79 99.83±9.85诱导前 119.87±13.25 74.46±12.15 142.26±12.04 92.54±8.74插管后 95.24±13.32 63.46±16.34 128.23±11.25 84.23±7.16自主呼吸恢复 113.87±11.25 64.14±13.04 132.53±8.73 80.65±6.46对照组(n=30)入室时 126.15±11.24 81.55±15.67 160.53±12.75 99.86±9.67诱导前 124.67±12.85 79.66±13.25 150.74±12.43 97.86±8.93插管后 99.34±13.36 68.43±15.48 137.55±12.35 89.62±7.43自主呼吸恢复 119.82±13.53 69.45±13.96 145.76±10.84 85.43±6.54
颅内动脉瘤作为典型脑血管病症,危险性非常高,近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了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严重疾病,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多选用介入手术进行治疗[5]。在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非常的重要,血流动力学越好,患者的介入治疗难度越低,治疗效果越好[6]。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介入治疗中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极为重要,麻醉药物的选择非常关键,有利于介入手术的顺利实施,提高治疗效果和术后的康复速度,Kanazi GE[7]提到,右美托咪定能够选择性兴奋孤束核突触后a2受体,对脊髓前侧角交感神经冲动发放进行抑制,能够降低患者交感神经张力,激动神经末梢突触前a2受体,降低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本研究中,在介入手术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能在入室时、诱导前、插管后、自主呼吸恢复时等不同的时间段,对患者MAP、SBP、HR、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实施有效控制,进而稳定患者的身体症状,方便介入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了介入手术治疗安全性,同时,加快患者身体机能的康复,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8]。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有利于介入治疗的实施,右美托咪定值得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