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旁阻滞对肝癌切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8-07-17 03:51宋绍团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椎旁硬膜外外周血

宋绍团

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和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可能受基因、环境、病毒感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1-3]。根治性手术是肝癌首选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清除肿瘤病灶,延长患者生存期。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根治性肝叶切除术会带来强烈的疼痛刺激,术中术后需应用大量镇静镇痛药物,可能引起呼吸抑制、神经损伤、低血压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影响[4]。胸椎椎旁神经阻滞是一种兴起于上个世纪末的镇痛方法,与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相似,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胸腔、肝胆和乳腺等外科手术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5]。目前,关于椎旁阻滞在肝癌患者根治性肝叶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了椎旁阻滞对肝癌切除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科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男72例,女38例;年龄 26~59岁,平均年龄(42.51±7.66)岁;体质量52~76 kg,平均 (64.09±11.51)kg;肝功能Child-Pugh A级85例,B级25例;按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Ⅰ级31例,Ⅱ级79例。诊断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6],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肺、肾等器官疾病;(2)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或远处转移;(3)合并有严重的感染或活动性肝炎;(4)凝血功能异常;(5)麻醉药物过敏史;(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7)酒精或药物依赖史。按就诊时间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椎旁阻滞组和硬膜外阻滞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SA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两组均接受肝癌切除术,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在麻醉诱导前,椎旁阻滞组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采用美国索诺声公司生产的180PL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并获得椎旁间隙图像,明确穿刺点位置。在超声引导下行胸椎T7外侧肋间入路椎旁阻滞,回抽无回血后,注射0.5%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46)30 ml,15 min后确认麻醉平面,以阻滞侧温度觉消失为椎旁阻滞成功;麻醉诱导前,硬膜外阻滞组在胸椎T6~5间隙行硬膜外麻醉,注射0.5%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30 ml,20 min后确认麻醉平面,以双侧温度觉消失为硬膜外阻滞成功。阻滞完成后2 0 min,开始麻醉诱导,给予依托咪酯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379)0.5 mg.kg-1、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97)5 μg.Kg-1、罗库溴铵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88)0.6 mg.kg-1静脉滴注,待患者意识消失后,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10 ml.kg-1,呼吸频次为12次/min,吸呼比为1:2。采用静脉与吸入复合麻醉维持麻醉,给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6~12 μg.kg-1.h-1、丙泊酚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3)6~9 mg.kg-1.h-1静脉滴注,吸入1%~2%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手术结束前,两组患者均经各自导管泵注0.2%罗哌卡因10 ml预镇痛,锁定时间为30 min,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

1.3 观察指标 监测患者阻滞前(T0)、阻滞后20 min(T1)、阻滞后 60 min(T2)、术毕(T3)循环参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安静或咳嗽状态疼痛程度。

1.4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 使用美国贝克曼公司提供的FC500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以外周血每1×105单个核细胞细胞角蛋白8/18阳性细胞数表示。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循环参数比较 两组T1、T2、T3时相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T0显著降低(P<0.05);椎旁阻滞组T0心率和平均动脉压与硬膜外阻滞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 T1、T2、T3时相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快于或高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表 1)。

表1 两组循环参数(±s)比较

表1 两组循环参数(±s)比较

与硬膜外阻滞组比,①P<0.05

例数 心率(次/min) 平均动脉压(mmHg)椎旁阻滞 T0 55 77.06±6.95 92.58±10.33 T1 74.38±6.69① 88.62±9.82①T2 73.04±6.57① 86.31±9.61①T3 73.91±6.64① 87.95±9.74①硬膜外阻滞 T0 55 77.82±7.02 93.15±10.59 T1 71.78±6.46 84.85±9.53 T2 70.49±6.34 82.19±9.05 T3 71.23±6.41 83.04±9.28

2.2 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循环肿瘤细胞数比较 术前,两组T细胞亚群和循环肿瘤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和循环肿瘤细胞数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CD8+细胞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椎旁阻滞组CD4+细胞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CD8+细胞和循环肿瘤细胞显著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表 2)。

2.3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椎旁阻滞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与硬膜外阻滞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少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表 3)。

表2 两组T细胞亚群和循环肿瘤细胞(±s)比较

表2 两组T细胞亚群和循环肿瘤细胞(±s)比较

与硬膜外阻滞组比,①P<0.05

例数CD4+(%)CD8+(%)CD4+/CD8+比值循环肿瘤细胞(×10-5)椎旁阻滞 术前 55 42.69±7.57 30.14±5.44 1.44±0.26 22.73±4.08术后 48 h 39.57±7.12① 32.29±5.81① 1.24±0.22① 18.61±3.35①硬膜外阻滞 术前 55 43.24±7.79 30.96±5.57 1.41±0.24 23.28±4.19术后 48 h 36.83±6.63 34.61±6.23 1.09±0.19 20.59±3.70

表3 两组手术指标(±s)比较

表3 两组手术指标(±s)比较

与硬膜外阻滞组比,①P<0.05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芬太尼用量(μg) 苏醒时间(min) 镇痛泵按压(次) 住院日(d)椎旁阻滞 55 128.36±23.14 143.52±25.85 231.50±41.56① 8.69±1.59① 6.34±1.16① 7.13±1.29硬膜外阻滞 55 126.52±22.78 141.29±25.46 261.74±48.23 10.07±1.82 6.90±1.24 7.28±1.32

2.4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12 h、24 h、48 h安静或咳嗽状态下VAS评分较术后6 h严重(P<0.05);椎旁阻滞组术后安静或咳嗽状态VAS评分与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4)。

2.5 两组术后48 h内并发症比较 两组术后48 h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 5)。

表4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s)比较

表4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s)比较

椎旁阻滞术后 安静 咳嗽0.45±0.08 0.72±0.14例数6 h 12 h 550.78±0.14 1.33±0.26 24 h 1.14±0.22 2.29±0.45 48 h 0.96±0.19 2.10±0.42 6 h0.47±0.09 0.74±0.15 12 h 550.81±0.16 1.36±0.28 24 h 1.18±0.24 2.35±0.47 48 h 1.00±0.20 2.14±0.43硬膜外阻滞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n(%)]比较

3 讨论

根治性肝叶切除术作为一种多损伤大型手术,给肝癌患者带来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疼痛。椎旁阻滞是一种新型镇痛方式,指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胸椎旁间隙处,充分作用于脊神经根,阻滞注射侧多节段躯体和交感神经,为根治性肝叶切除术提供良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7-9]。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阻滞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阻滞前显著降低,主要由于两种阻滞方式均会阻断交感神经兴奋,扩张容量血管和阻力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导致心率减缓,血压下降。椎旁阻滞组T1、T2、T3时相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硬膜外阻滞组,提示椎旁阻滞作用于单侧脊神经,阻滞范围较小,对循环系统功能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而硬膜外阻滞平面更加广泛,对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也更为强烈[10-14]。

循环肿瘤细胞指存在于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肿瘤自发因素或相关诊疗操作均可能导致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部分肿瘤细胞被转运至远端组织,甚至可能发展为转移灶[15-17]。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转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细胞角蛋白8/18阳性细胞数,以获得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数,结果显示椎旁阻滞组术后48 h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显著低于硬膜外阻滞组,提示椎旁阻滞可以降低根治性切除肝癌患者肿瘤侵袭和转移的风险[18]。术后疼痛是肝癌手术后急性伤害性疼痛,可导致耗氧量上升,增加心脏负担[19-23]。本研究显示椎旁阻滞组术后安静和咳嗽状态下VAS评分与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椎旁阻滞可以阻断伤害性刺激传导通路,减轻根治性肝切除术后剧烈疼痛。

猜你喜欢
椎旁硬膜外外周血
定量CT与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测量椎旁肌肉脂肪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穴位电刺激联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椎旁肌群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