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2018-07-16 11:35秦蕾王洪斌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果免疫学

秦蕾 王洪斌

摘 要:本文总结了笔者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免疫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程授课效果的几点体会,包括精心备课,重视绪论课的重要作用,多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以及努力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和授课技能水平等。

关键词:免疫学;生物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效果

免疫学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免疫学正引领现代生命科学进程并日益成为一门令人兴奋的前沿科学。免疫学课程具有知识系统性强、抽象、难懂等特点,加上知识更新快,使得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很容易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如何提升免疫学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摆在免疫学授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本人通过对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进行研究探索,提升了教学效果,在此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 精心备课使免疫学课堂更高效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精心备课,备课充分与否能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就需要在课前备课上做足功课。备课最为重要的是要吃透教材并掌握大量相关的背景资料知识。在吃透所使用教材的同时,建议多阅读和比较其他版本的免疫学教材,这样才能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免疫学课程知识体系,做到充分利用所用教材且不受所使用教材的局限,挥洒自如,旁征博引。

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免疫学知识结构体系重新优化组合使之形成一个能为学生接受的框架逻辑体系。比如很多免疫学教材的章节顺序是先抗原再抗体然后是补体和免疫细胞等部分,但本人在授课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顺序,而是将这些内容分别纳入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系统两大部分内容,然后再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按此逻辑顺序进行内容讲授能够使学生对免疫学知识体系有个更为系统地认识和把握。

二、 不可忽视的绪论课

绪论课就是为学生建立起一门课程的知识轮廓,绪论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没有认识到绪论课的重要性,认为可有可无,所以不重视第一次课的讲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人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花时间精力最大的就是绪论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相应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绪论课讲授的终极目的就是诱发学生学习免疫学的浓厚兴趣,为以后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学生对免疫学的很多知识很陌生,绪论课的讲述不要内容太多太复杂深奥,学生一上来就接受过多知识内容的冲击,再加上很多知识听不懂会让学生对今后免疫学的学习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

笔者在上绪论课开场时首先会提出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人生接触的第一门课程是什么?这时学生会回答:语文?数学?最后给学生公布答案是免疫学,学生会很吃惊竟然是免疫学?告诉学生因为你们从出生伴随一声啼哭就开始接种疫苗,享受免疫学对你们健康的保护。这个问题的提出和思考讨论不仅能很快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让学生意识到免疫学的重要性,从而激發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给学生介绍免疫学这门课程要讲述的内容时,告诉学生免疫系统就是保护我们机体的军队,在免疫系统这门课中我要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子弟兵,让大家了解我们的军队都有哪些兵种(免疫细胞),他们使用哪些武器(免疫分子)和敌人作战,还会和大家介绍军队和敌人是如何作战的具体过程(免疫应答)。

当然军队偶尔也会有出问题的时候,这时就会对我们造成伤害,那就是我今后会给大家介绍的异常免疫应答。通过这些形象生动地讲述,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对免疫学这门课程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仅消除了学习免疫学的畏惧心理,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免疫学的兴趣。

三、 多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针对免疫学学科的特点,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多途径提升免疫学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如精心设计导课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等。

(一) 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开好课堂教学的“头”

一段精彩的课堂导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此设计好教学导入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导课设计应遵循针对性、趣味性、灵活性、关联性和简洁性等原则。导入的方法有很多,需要结合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来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讲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章时,笔者由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入手采用疑问法导入新课,问题1: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个体的免疫力存在差异,有时一场流感病毒流行的时候有的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就容易中招饱受感冒的痛苦,为何个体之间对疾病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呢?问题2:大家都知道器官移植面临的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供体和受体之间的器官是否匹配,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配型,那配型到底是配啥型,是哪个家伙这么重要在左右着患者的命运?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准备给大家介绍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这个分子到底长得啥样,扮演了哪些角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他的神秘面纱吧。通过抛出这两个问题以疑入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带着问题边听边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授课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二) 比喻教学法能大大增强免疫学课程的吸引力

恰当的比喻能胜过千言万语,可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与其他学科相比,免疫学的知识内容特点更适合大量使用比喻法,笔者在免疫学教学课程中就尝试运用比喻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会把抗原比喻成免疫军队的“敌人”;把胸腺和骨髓说成是培养免疫军官的“军校”,T、B淋巴细胞在军校里会经过两场残酷的淘汰考试,分别是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才能顺利毕业,然后服从分配去往淋巴结和脾脏守家卫国。讲述免疫应答时是以军队与敌人作战的具体过程为比喻贯穿整个章节内容的讲述,比如T、B细胞的活化是敌人入侵信号向T、B细胞军队的传达,军队做好应战准备,发现敌人来势凶猛自己军队数量不够,于是他们开始扩充军队数量(细胞增殖),这样直观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免疫系统及其功能并加深他们的记忆,同时也会大大增强学生对免疫学这门学科学习的兴趣。

四、 努力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和授课技能水平

教师的个人魅力与授课水平对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升免疫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除了加强上述几点外,教师自我的修炼也是必不可少的。讲课有激情,语调抑扬顿挫起落有致,语言生动、风趣幽默且语速适当,肢体语言丰富,讲课深入浅出,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这些都是学生喜爱的老师所具备的特征。当然每个教师的个人魅力各有各的不同,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展现自我才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教师应在具备教学扎实基本功的前提下,抓住自身的优点,锤炼自我,通过提升个人魅力来征服学生,从而增强免疫学课堂吸引力,提高免疫学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每个人对教学的认识理解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验也不相同,以上是笔者对自己在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行和老师多多指教。

参考文献:

[1]Balkwill F. Immunology for the next generation[J].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005, 5(6):509-512.

[2]杨桂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0(11):72-74.

[3]刘相黎.浅谈如何精心备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61-62.

[4]黄盈盈.兴趣:教育的第一原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0,(3):59-61.

[5]周海荣.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导课艺术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2.

作者简介:秦蕾,王洪斌,江苏省连云港市,淮海工学院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生物技术系。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效果免疫学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数字逻辑电路》教学改革研究
浅议如何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
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