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探究

2018-07-16 11:35张子建赵莉
考试周刊 2018年61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思政课多元化

张子建 赵莉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承担着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思政课的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模式传统单一低效,与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不相适应。因此,高校思政课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考核模式,形成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评价标准和支撑体系,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考核方式;多元化;过程化;改革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所有思政课程都承担着知识传授的重要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大学生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转化为大学生们坚定而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将个人的自我实现和人生飞跃与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进步结合,激发大学生提升人生境界,努力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公民”的目标。因此,思政课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发展方向,以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完善、行为变化、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主转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是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契机。以改革考核方式为抓手,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其中考核方式的改革尤为重要。

一、 新时期思政课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弊端

(一) 当前思政课考核的现状

课程考核是学校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政课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为确保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形态的安全具有重大特殊和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铸魂工程、固基工程,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但是,当前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是: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政课的教学教改,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上“抬头率”和“到课率”仍不太理想,思政课存在“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等问题,学生的获得感和满足感较低。以我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毛中特”)课程为例,它是四门思政课中唯一一门学年课程,授课形式是以100人左右大班进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课堂上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法直接把书本上的知识点密集输送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密度较大,实践教学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较低。期末考试以试卷的考核方式为主,重成绩轻过程,导致很多同学只要平时上课时点点名,考试前突击背一背,加上平时表现尚可,就能顺利通过考试。也有部分思政课程考核是以小论文形式,临到考试前,同学们就到网络上东拼西凑一篇论文交给老师万事大吉。这些考核方式既不具有科学性,也不具备公平性,无法将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改变纳入考核,更谈不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 传统思政课考核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考核模式,不管是试卷考核还是小论文撰写,对于当前思政课的改革和质量提高都弊大于利。试卷考核过于强调学生对课程知识和要点的背诵,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荷,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论文写作考核不光没有调动同学们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再加上人数众多,老师难免在给分的过程中偶尔有失公允,这又大大地挫伤了部分独立思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与我们预期的对学生“从心理到行为上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的要求背道而驰,没有真正做到让思政课“入脑入心”,无法解决道德情感、理想信念、行为抉择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从根本上忽视了思政课是要在思想上去影响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大学生,从而春风化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内化、坚定自身的信念和信仰,形成自身的态度和习惯,激发和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分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政课教学一直都注重理论,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内容枯燥无味;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思政课的考核模式单一固化对思政课的教与学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目前,从我校“毛中特”沿用的考核方式方法看,有三个方面的明显特征。

第一,考试内容狭隘,考核范围主要围绕着课本内容。且形式呆板固定,主要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单纯地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到不错的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时候比较少,对学生的思维锻炼缺乏。

第二,考核模式“终结式”,即期末考试就是“一锤子买卖”,缺乏对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监督和评价;忽视了考试是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考试目的的不明确,导致了学生们不管平时表现如何,也不管书本上的内容学没学懂,也不管老师讲得好坏,只要考及格就行。忽视过程只求结果是功利的,其本身忽视了思政教育的规律,造成了学生学习方式和目标的简单趋同,太简单粗暴,大大限制了学生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发展,不利于个性成长,不利于心理健康,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我校“毛中特”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卷面成绩70%两部分构成。过于依赖考试卷面成绩,不能从综合角度考核学生的素质。已影响到我校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试卷库的更新跟不上时事的变化,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我校思政课的题目通常由各任课教师出题建成试题库,再由教研室主任临时抽题,供全校“毛中特”考试使用。试卷库的启动,虽在某种程度上规范了考试,但却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与学的及时反馈信息,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考核目标,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尤其是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的教育感化感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是很难直接通过考试来体现的。还有,试题库对热点关注跟不上,显得老旧,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二、 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路徑初探

高校思政课的考核方式改革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多元化考核模式受到了推崇。多元化考核模式是通过多角度、多手段来衡量人的多重发展,能够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需求,也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探索和发展。思政课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使思政课不再仅限于课堂,对学生的考核也不局限于试卷,体现了教学的过程性,学生素质的变化的时间性和发展性,可以大大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 树立多元化考核新理念

高校思政课考核的改革,首先是高校和教师考核理念的新转变。高校要树立多角度多途径全方位进行评价的思想,制定有效可行的统一考核标准,摸索出适合学生实际需要切实可行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方法,考核的维度也不能仅限于课堂的表现,更多地加入生活内容、学习内容、思想认知、行为表现、养成习惯等。教师必须要摒弃“一卷定高低”的落后观念,遵循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围绕课程的标准和要求,不再局限于课堂表现和书本知识点再现对学生进行考核,更多地深入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性发展。

(二) 以学生为主体的考核模式转变

传统教学考核主体以教师为主,过分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教学以教师为主要关注点,难免出现“教师唱戏,学生当观众”的场面,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只是旁观者,因此主动性和参与度较低,学习的目标很难实现。而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像在街上随机参与了一个“调查走访”,调查的研究结果不能及时反馈给学生,就不能真正地体现考核的真正意义。以学生为主体,就会关注学生的关注热点,从而在探索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位,给学生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研究。比如,可以采用“课题小组”的考核形式,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和合作,以完成小组论文为考核目标,以小组整体水平为评定成绩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都有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会激发学生的关注我们身边的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并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性考核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变化,不光是对理论的背诵和理解掌握,更多的是行为表现和履行信念,这也就意味着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课堂的表现和一张试卷成绩的就能体现的。尤其是增加学生对思政课上概念生活化的理解,和信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这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程考核可以以平时作业、综合性大作业、阶段性测验、课堂专题讨论、团队作业、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主的过程性考核。如基础知识考核、经典阅读考核、实践报告考核和课堂表现等。还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讲课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备课、讨论、授课等,进行比赛,将讲课成绩纳入考核,这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性的学习和考核。还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进行走走听听看看写写实践报告,通过亲身体验,就更能对课堂上书本上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思考,增加了学生理解,延长了学生的过程,也达到了由浅入深,“由外到内再到外”的思想和行为的转变。

(四) 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对革新考核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科技的推广,在思政教学和考核中,教师也要借势新媒体为教学和考核增加新途径。过去,在课堂是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PPT,忽视了和学生互动交流,手机打败了老师,思政课“抬头率”不高。而在课程考核过程中,新媒体几乎没有参与。借势移动互联技术,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而且便捷。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和学习的需求。比如说在教学上采用“雨课堂”等互联网参与互动教学,增加教学的及时性、在线性和趣味性、互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对学生进行多元考核,从内心的想法,知识点的理解,信念的内化,行为的规范等进行技术分析和汇总,使学生在整个学习和课程考核的过程中能更好地实现多维观测和多角度评价。而且,新媒体在思政课的考核过程中的应用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及时地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对考核结果及时反馈,使学生在最佳时机快速掌握知识点。

参考文献:

[1]李雨燕,郭华.简谈高校思政课知信行一体化考核方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6-68.

[2]王玲.关于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劳动保障,1994-2007:78-79.

[3]周侠.高校思政课多元化教学考核模式构建的思路与实践[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13-116.

[4]孔国保.关于高校思政课考核方式的几点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6.

[5]张琴.高校思政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考核模式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

作者简介:张子建,赵莉,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思政课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桥梁工程》课程的试卷分析及教学改进措施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