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顺应时代需求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计划,“互联网+”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这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宝贵契机,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加尊重学生的人性特点与发展需求。本文主要围绕“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中年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中年段;思想政治教育
一、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年段小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个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还未成熟,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学学习生活后,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教师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他们全面成长发育,实现思想、智力、身体的同步发展。
二、 “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简析
2015年国家提出的“互联网+”发展战略彻底改变了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它并不是简单地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通过全方位的互联网模式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资源、技术、人才等全方位入手进行教学模式转变,彻底提升教育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小学中年段的思政教育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中年段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已经适应了学校和社会环境,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但是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特别容易受到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互联网上大量碎片化信息对他们产生了消极影响,很多小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关注互联网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督,学生的思想受到严重侵袭与影响。“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它以学生所处环境的变化作为教学依据,要求教师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这也成为小学中年段的思政教育发展营造了全新环境。
三、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中年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
传统小学思政教育的主要教育路径为课堂教育,教师会利用书本知识及相关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而在课后学生则会受到电视、报纸、杂志等信息渠道的影响,形成全面的教育网络,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容相对落后,信息传播速度较慢,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思政教育的渠道和资源获得了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更加丰富的互联网内容开展思政教育。而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思政课堂的主导者,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师无法及时获取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在全新的“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学生们不但能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和抽象,这并不符合思政教育的需求,“互联网+”的引入使得大量的图片、视频、动画都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帮助他们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二) 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涌现出来,这些内容对小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转变不够及时,很多教师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们并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中年段小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但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将会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他们无法有效分辨这些信息,这很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学生们的思想波动非常明显,很多小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要模式,教育者会引用一些人物事例作为教学依据,学生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影响,但是这种模式在全新时代背景下的吸引力大大降低,教师迫切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
四、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中年段思政教育发展路径
“互联网+”所带来的小学中年段思政教育问题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思想成长,教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转变教学体系,确保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一) 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已经全面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们接触互联网、计算机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小学的信息教育仍然停留于表面,学生们无法获取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因此各个学校应该从硬件设施建设入手,提升学生的“互联网+”硬件条件,确保学生们能够接触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对于“互联网+”形成全面而健全的认识。
(二) 提高教师素养,转变教学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否得到有效落实的最根本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教育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更加有效地对待互联网技术,确保自己的教学思路转变能够适应互联网发展速度。将“互联网+”的教学资源有效引入思政课堂,学生们既能够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能认识到互联网存在的威胁,客观对待互联网,自觉抵制互联网的不良侵袭。
(三) 加强家校合作,辅助思政教育
目前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在家庭环境中接触互联网,而家庭教育的监管和缺失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展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家校合作的运用,引导学生家长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引导,辅助思政教育顺利推进。家校合作的全面应用将帮助教师和学校共同解决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确保学生们能够在思政教育中收获更多知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言行举止,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五、 总结
中年段小学学生进入了个人发展的全新阶段,而这个阶段学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学生思想波动频繁,小学教师在完成知识教育與智力开发的同时更要围绕学生思想塑造、人生观培养展开深入研究,确保学生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伍丽川.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7(11):67.
[2]张平.重视隐形课程 推进小学思想政治教育[J].考试周刊,2017(87):169.
[3]刘顺民.浅析提高小学教师教学教研高效性的方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0):197.
作者简介:刘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金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