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涌韬 韩博旭 吴秀莹
摘 要:近年来研究生层次小学教师培育进入到发展快车道,已初显规模效应。如何更为有效地提升培养质量已成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师培育为例,着重探讨了硕士研究生层次小学语文教师的U-S合作培养模式,并提出了研究生层次小学语文教师U-S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研究生;小学语文教师;U-S合作培养
一、 “U-S”合作培养硕士层次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性分析
“U-S”合作是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 的简称,即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具体是指为了推进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大学和中小学基于双方平等的地位、遵循互利互惠原则,以中小学为主要实践基地,共同规划、决策、实施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一) “U-S”合作为硕士层次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育打造坚实平台
“U-S”合作使教育硕士和小学进行合作,为教育硕士的职前教育创造了理想的教育实践平台,使教育理论深入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并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有效结合。能够丰富教育硕士的实践性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硕士在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的发展。由此可见,“U-S”合作充分发挥了高校与小学各自无可取代的功能,促进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的发展。
(二) 顺应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主题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U-S”合作培养为教育硕士提供了更多到小学进行观摩、实践的机会,使其能够学习到作为师范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培养了教育硕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能力。“U-S”合作培養也符合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方面。因此,“U-S”合作培养顺应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主题。
二、 “U-S”合作培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 高校功能限制“U-S”合作
高校作为传授深奥知识的地点,越来越重视学术、科研型发展,科研已成为主要功能。因此,教育硕士只重视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把大量时间、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通过阅读文献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从而忽略了实践能力水平。
(二) 高校组织结构限制“U-S”合作
“U-S”合作的目标是中小学与高校合作,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高校牢固、生硬的组织结构无法及时做出适当调整,因此会对中小学与高校的合作产生一定的阻碍。
三、 “U-S”合作培养对策探讨
(一) 双方相互沟通了解
进行“U-S”合作的首要前提就是双方先进行沟通了解。首先,小学对现有的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做出梳理,供高校教育硕士进行参考,使其了解小学对语文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策略。其次,高校教育硕士就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试讲授课水平以及学业水平做出自我测评,供小学参考,使小学对高校的教育硕士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以后的合作培养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 保证理论课程的学习,进行教育见习
首先,教育硕士在校时要紧跟导师步伐,认真、努力学习理论课程和专业课课程,为与小学进行合作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合作培养的顺利进行,也是合作培养能够取得更好成效的保障。其次,高校与进行合作培养的小学进行商讨,在研一期间,每周安排一天时间到小学进行教育见习活动。
(三) 进行教育实习活动
在研一期间每周的教育见习活动进行得顺利的前提下,研二的第一学期安排整个学期到小学进行教育实习活动。
1. 进行课例研究
首先,选定一个课题,“U-S”合作小组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可以相互探讨、交流各自的想法。在备课完成后,将教学设计上传到交流网络中,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其次,在完成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的前提下进行执教,由导师和“U-S”合作小组成员进行听课。在课程完成后,进行课后教研活动,进行“评教”。最后,在明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之后,再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进行第二轮执教。
这样的课例研究十分有助于小学教育及学科语文教育硕士的成长与进步,能够使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变化、改进、提升。很多课例不止一次教学研讨,在研讨过程中教育硕士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 专家报告
在“U-S”合作过程中,高校导师可以利用自己广阔的人脉资源,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其中既有来自高校的优秀讲师,也有来自小学的优秀语文教师,就教学研究方法、具体课程的教学等进行专题报告,与参会的教育硕士进行现场答疑互动。
3. 优秀课例的学习与讲解
在实习期间,可以与“U-S”合作小组成员以及导师和小学优秀的语文教师一起进行对优秀课例的学习,为以后走向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岗位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4. 阅读经典书籍
提高小学教师的理论素养,阅读经典书籍是一个重要途径。学校组织教师进行阅读,并定期举办课例研究读书交流会,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教育硕士的文化底蕴,使其理论水平、实践水平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李静.U-S教师教育共同体:目标、机制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3]李广.“U-G-S”教师教育模式建构研究—基于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2013(10).
[4]蔡春,张景斌.论 U-S教师教育共同体[J].教育科学研究,2010(12).
作者简介:靳涌韬,韩博旭,吴秀莹,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