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婷 刘美玲 秦 浩,2,3△
【提 要】 目的 分析2011-2016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011-2016年的手足口病疫情数据,运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进行季节性特征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度M=0.914>0.9,即手足口病的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圆形分布<0.01,即发病高峰日为6月25日,流行高峰期为4月1日至9月19日。死亡集中度M=0.469>0.3,即死亡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圆形分布即死亡高峰日为6月15日,死亡高峰期为4月4日至8月26日。结论 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可在具体时间节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法定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5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其传播速度快、流行性强,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流行[1]。若能明确HFMD发病的时间节点等季节性特征,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研究拟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11-2016年中国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的季节性特征进行分析。
HFMD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每年数据按月汇总,每月按30天计算;人口资料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采用excel 2010整理分析2011-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数据[2],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相结合对手足口病的发病和死亡进行季节性分析[3],以α=0.05为检验水准。
在2011-2016年,各年HFMD发病人数构成(占丙类传染病发病)分别为52.54%(1619706/3082541)、58.07%(2168737/3734546)、54.43%(1828377/3358955)、67.64%(2778861/4108419)、59.41%(1997371/3361982)、61.24%(2442138/3987740);6年间共死亡2168例,2011-2016年HFMD死亡人数构成(占丙类传染病死亡)分别为94.05%(506/538)、95.79%(569/594)、89.35%(260/291)、89.12%(508/570)、77.50%(124/160)、74.72%(201/269)。
表1 2011-2016年全国HFMD发病平均角计算表
表2 2011-2016年全国HFMD发病圆形分布分析结果
表3 2011-2016年全国HFMD死亡平均角计算表
表4 2011 至 2016 年 HFMD 死亡圆形分布分析结果
由2011-2016年各年手足口病发病和死亡所占丙类传染病的构成比(均>50%)来看,针对手足口病的防范措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丙类传染病的防控成效。
本研究采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手足口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进行探讨,不仅能定性的判断季节性强弱,而且能够定量的计算出发病高峰日和流行高峰期,克服了应用绝对数和发病率绘制流行曲线粗略定性描述的弱点,能够综合反映疾病在全年各月的分布情况。
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各有优缺点[3-4]:集中度常用以说明全年发病分布是否均匀,但不能反映出疾病的发病高峰日及流行高峰期;圆形分布可以根据平均角反映出疾病在周期时间内的发病高峰日及流行高峰期。本研究将两种方法结合对2011-2016年全国的手足口病进行季节性特征分析,既能对季节性的强弱做出定性判断,又能定量地计算发病和死亡高峰。经分析发现,6年间HFMD发病和死亡特征主要在6~7月份,流行趋势从4月份开始,这进一步表明,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日照时间、温湿度等气候因素有关[5-6]。另外,6年间HFMD死亡高峰均早于发病高峰,进一步提示我们做好预测预警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患儿及早被诊治较后期就诊可遏止患儿转为重症,并使死亡率大幅降低[7]。由此可见,对HFMD的防控应密切结合当年气候特点,准确把控时间节点,做好预警和早防早治工作,才能有效降低死亡和发病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