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凤英
摘 要:通过在阅读教学争论中,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在实践活动中,在课堂练习中,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中,培养学生的大胆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争论;生活实际;实践活动;课堂练习
在我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深知道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學生在做阅读时,很简单的题也常常出错,失分相当严重。
一、在阅读教学争论中培养创新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平等、活跃的创新氛围,让每个学生大胆地思考,大胆地交流,大胆地争论,这样学生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畅所欲言。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就会被唤醒,创新见解就会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
二、在联系生活实际中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不依靠描述,是思维视角的拓展,是用不寻常的视角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不但具有独特性,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讲授《司马光》一课时,我使用不同角度、联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加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读懂了课文,我问学生:“如果你处于司马光的位置,会用什么方法拯救那位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如果我是司马光,就马上叫很多人过来,大家手拉手,就像小猴子捞月亮那样,把小朋友拉出来。”“如果我是司马光,就用一根长长的绳子放进水缸里,让那个小朋友拉住,把他拉上来。”“如果我是司马光,就叫旁边的小朋友,一起用力,把大水缸推翻。”小学生争胜好强,为了证明自己脑子灵活,都绞尽脑汁,出谋划策。
我看见学生如此活跃,突发奇想,给学生出了个练习题:“现在,让你们测量一个汽水瓶体积,你们有什么办法呢?”这一问好似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块,激起学生的兴趣。小朋友们兴致勃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有个心急的小朋友说:“我们量一量就好咯。”其他的小朋友都笑了:“怎么量?量不到的啊!”又有一个小朋友说:“把瓶子装满水,再把瓶子的水倒入量杯里,这样汽水瓶的体积就知道了。”
我们身为语文教师,理应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的创新教育思维,积极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理念。
三、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就是实践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各自的特点,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实际,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去检验和完善他们的知识,为创新奠定基础。我们教师除了在课外让学生参与对大自然的体验学习以及各种劳动,还应该在课堂中给他们多解决问题的机会,参与实践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段落,去想象,去画画。很快学生就掌握了文中闰土所说的四件事,少年闰土的形象也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创新精神
就拿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来说,上课时,我展示了桂林山水的图画,老师的语言描述伴随着学生的视觉所得,再加上一段充满幻想的音乐旋律,学生很自然地产生审美意象。而审美意象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每个孩子意象中各自显现桂林山水的美景。结果他们纷纷把所获得的内心感受,用最美的词句去描述,甚至下了课,许多孩子还挤到我身边,争先恐后地说他们想象中的画面和美的感受。
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中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能力培养方面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把每一个学生视为独特的自我,以实现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为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独特的个体最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进行创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由于遗传基因、环境因素、成长经历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学生的知识面、学习能力也各有不同。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性格不同就有不同表现,其表现之一为对阅读材料感兴趣的地方不同。就好像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感兴趣的语句、片段或问题往往各不相同。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例如允许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朗读:有的默读,有的轻声读,有的边读边做动作助理
解……这样学生就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大胆创新。
(四)让学生自主选择理解。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生活经历等有关。所以老师应该给予每个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独到的理解、感受尽情地表达出来。
作为一名教师,40分钟的课堂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要理解、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