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生莲 杨宏
摘 要:孩子一旦进入学校,他们不但进入了崭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意味着进入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中。教会小学生与同学交往,培养小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他们待人、处世、适应社会需要。
关键词:小学生;交往;同学共处;自信
心理学家丁赞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因此,教会小学生与同学相处,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应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在经过一年的实践和研究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与同学共处的氛围
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有些小学生并非不想和同学相处,而是不知道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学会如何与同学相处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要改变这类学生的交往问题,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高小学生与同学的交往意识。有的小学生可能由于羞怯或不习惯而被动等待,这时候教师要告知学生:谦让友善朋友多,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样的人讨人喜欢,什么样的人是人们不喜欢的。要让小学生主动地去亲近他人,认识新朋友。
2.组织多彩活动,创设交往氛围。教师要注意让小学生扩大交往范围。当他们能够接受同学与他交往时,要给予强化鼓励,并帮助他们主动与同学相处,从与一个同学交往,到与这个同学的朋友交往,逐渐扩大交往范围,让他们走出封闭的自我。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教师组织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和发展。
3.完善自我,增强人际吸引。要鼓励孩子带着真诚的微笑主动与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欢迎的,适当的场合表现自己,让别人记住你,同时也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定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交往时,尊重同学,是同学尊重自己的基础,首先要尊重同学的人格,不要随便给同学起绰号,特别是对生理有缺陷的同学更要尊重,其次是要尊重同学的意见,当别人讲话或提意见时,要集中精神,认真倾听,理解别人的意思,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别人,更不能凡事自己说了算。低年级小学生不会倾听,要引导他们学会倾听,用眼神示意对方“我在专心听你讲话”,不要打断对方的话,适时抱以肯定的回答。
二、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
有些小学生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是因为自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可将其安排在中心位置,让别人有机会注意他、关心他。
2.提供机会,让他当课代表,在发作业、收作业的过程中与同学相处;多提问,把最简单题目的回答机会尽量让给他们,让他们大声回答,相信自己有权说话。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走出自卑,在面对比较困难的相处期,运用角色模拟的方式,一次次的模拟场景,及时给予他成功的鼓励,不断强化他与同学相处的成功体验。
3.找共同话题和兴趣,融入同学中。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兴趣也不同,但你要融入这个小团体,就應该寻找到大家共同的话题,并积极参与进去,共同讨论。比如说:校园里大家都在讨论熊大和熊二时,也让他参与进去,谈谈对熊大和熊二的看法,可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他忘却胆怯,慢慢地就懂得如何与同学相处。
4.挖掘其某方面的特长并有意识地在同学中强调并赞赏,使他的信心建立起来,如我班有个同学,很不起眼,他不敢与人相处,作业也时常完不成,可自从班上组建足球队他成为队员以来,我发现他跑的速度快,“玩球”的灵敏度很高,于是我时常由衷地赞美他:“看你球踢得这么好,我可以肯定,经过努力,你和同学们的相处也这么好!”由于他平时约束惯了自己的感情,也没发现过自己有踢球的特长,听了我的话,他害羞地低下了头,可从那天起,他渐渐发生了变化:他上课能专心听讲,并能积极回答问题,努力完成作业,踢球的积极性也很高,课余时间和同学大谈踢球之道。朋友自然而然地多起来了。
三、正确引导家长,促进小学生与同学正确相处
有些同学在家称王称霸,到校又怎么能改掉那习气呢?这也不能不说跟家长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兰兰的父母经常不过问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也不与教师联系,孩子看到别的同学的文具、玩具有自己喜欢的就偷拿等等,学习也不积极上进,而家长却不闻不问。又如:斌斌的父母,他特别关心儿子,可是孩子在学校稍微受点委屈,家长就不依不饶,找老师同学理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悉心说服家长,告诉那样做的危害,孩子才能学会与同学正确相处。
总之,与同学相处是小学生的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同学们的成长路上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要在言行上,一定要给孩子们树立最好的榜样。
平时还可以联系其他校同级的小学生搞联谊活动,增加他们的接触机会。
只要我们教师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多创造条件,让小学生积极与同学相处,让他们体验到与同学相处的乐趣,他们也就学会了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参考文献:
[1]成瑶.小学生中性化现象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2]余晓敏.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运用案例分析法教会小学生与同学相处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ww[2017]GH09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