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华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交互白板等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绘图能力。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发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图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绘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生物;绘图;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涉及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而通过绘图的方法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电子课件,同时可以在课件中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可以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展示的图片进行绘图,这样可以使他们深入地了解教学内容,同时提高他们的绘图能力。例如:在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有关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了几条食物链。等学生绘制结束之后,笔者选取了两条具有代表性的食物链,并且让他们对绘制的食物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通过分析和探究,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食物链,同时可以了解各个物种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绘图能力。
二、加深学生的印象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伴随着学习产生的,并且遗忘的进程是很快的,因此为了降低学生的遗忘速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绘图法进行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绘画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进而加深他们的印象。例如:在讲解“观察植物细胞”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在纸上,并让他们对绘画的内容进行交流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一下正确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并让学生与自己的绘画内容进行对比。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以及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等,同时可以加深他们的记忆。
三、构建知识体系
一般新的生物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绘图法对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复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初中生物教材中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绘图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而使他们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的内容是“认识生物”,第二章的内容是“了解生物圈”。第二章的内容是在第一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绘图法对旧知识进行复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使他们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初中生的各种能力还没有得到激发和提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笔者发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图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和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绘图能力等。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进行临摹,还要让他们将自己的理解融入绘画中,这样才可以使他们在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例如:在讲解“草履虫的结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绘图法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图2-20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张草履虫的结构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搜集一些草履虫或单细胞的结构图,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在学生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进而使他们更好地进行绘制。等学生绘制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成果,并让他们选出较好的几幅图片。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同时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草履虫的结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图法进行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图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加深他们的记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图法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使他们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绘图法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而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月红.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J].生物学教学,2016(12):14-15.
[2]常秀云.简论生物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培养[J].吉林教育,2015(16).
[3]左开俊.创建简易绘图模式,辅助高中生物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7(7):46-47.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