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琳
摘 要:汉字,形象生动、博大厚重,属于表意文字,集音、形、意于一身,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字识字教学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字源识字是一种古老的识字方法,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沿用。为了充分利用“字源识字”的优势,把教材中的识字内容统整起来,确立了以《字源识字法在低年級识字教学中的研究》为课题的课题研究,目的是建立系统的识字模块,更好地开展主题识字教学。
关键词:字源识字法;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一直以来成为我国启蒙教育的起点,对于刚刚走进小学课堂的只有几岁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汉字的记忆、书写难度很大,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增加学习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而识字教学不过关,则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阅读和写作教学。长期以来,人们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探寻有效的识字教学的路子。字源识字是一种古老的识字方法,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沿用。所谓“字源识字法”是指引导学生从汉字的本源结构出发,进而掌握汉字的构造、读音和意义,并且达到记忆、书写、运用的目的。因此,“字源识字法”在以识字、写字为教学重点的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是较理想的一种识字方法。下面是我在长期课题研究中积累的几点经验,总结一下与大家共分享。
一、用字源识字法,创趣味性课堂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字源识字教学就是将结构复杂、字义复杂的汉字直观化、趣味化,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可以通过看图片、猜字谜、做游戏、编歌谣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识字,以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如学习“人、从、众、木、林、森”等字,我做了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和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的图片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这些图片课件直观形象地反映出汉字的结构特点;还可以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站到讲台上演一演,一个人为人为木,两个人为从为林,三个人为众为森;再就是让他们画一画,用图画的形式进一步认识理解这些美妙的汉字的内涵。然后再编成汉字歌谣加以强化记忆“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这样通过“展—演—画—说”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汉字的写法,而且还知道了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二、将字源识字法,联系生活实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应局限于书本,而应扩大到自然、社会和生活。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以生活为中心,给学生以活的识字主题。如,“日、月、明”这三个字就形成一个识字模块,教学中把直观识图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先把太阳和月亮制成两张图片课件,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让他们明白“日”即为太阳,“月”即为月亮,并引导学生课间观察太阳、晚上观察月亮,说明它们都很亮,进而提出问题:把太阳和月亮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学生很自然地回答:非常亮。我再明确:“日”和“月”组合在一起,就是“明”字时。在学习“口、目、山、人”等字是,也是制成上面是汉字下面附有实物图片的课件,同时观察“口”“目”的特点加以点拨,认识汉字的形,理解汉字的意。而学习“尖”字,我拿一头削尖的木棒做教具,学习“刃”字,又从家里带来水果刀加以讲解。这样的教学就扩大了课堂的范围,把识字教学与大自然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汉字结构直观化,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减轻了识字难度,提高了识字效率。
三、按照字源规律,进行汉字归类
在浩瀚的汉字资源中形声字占了总量的80%以上,如果让学生明白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对于今后自主识字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形声字的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是有规律的。字源识字中的主题教学的目的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字源原则,引导学生把分散在课本文本中的零散的汉字集中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归类,形成具有相同主题的“集成块”,让学生借助字源结构,达到掌握生字、理解字义的目的。教读二年级上册第十课《狼和小羊》一文,在要求掌握的汉字里有“流、怜、扑、吃”这几个汉字,而这几个字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流”字和水有关,于是找出和水有关的汉字还有“河、江、海、渴、汗”等等,让学生分析规律,这几个字形旁相同,与水有关,声旁不同,意义不同。按照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快找出了与心理活动有关的“惊、怕、怀”、与手的活动有关的“打、拍、抓、提”、与口有关的“喝、叮、叫”等一系列的形声字。学生们兴致很高,于是我们又对其他偏旁,如“氵”“火”“礻”“犭”“亻”等进行归类学习。
总之,字源识字法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理想的识字方法。采用字源识字法不仅可以提高汉字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不断努力,以彰显字源识字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董丽.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1(Z1).
[2]刘翔.张诗亚.汉字字源识字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J]. 电化教育研究,2010(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