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鑫 赵锦林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促进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人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利用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并且结合人文教育开展对学生的培养,探索推进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实现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人文教育;中学物理;科学教育
一、 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也是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对中学生所实施的人文教育涵盖了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两大内容,同时,这两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和价值观尚未成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之中。对此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不但要实施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如物理、化学;而且也要对其群体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人文教育。同时,对中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是可以结合学科课程来进行的。教师在对中学生实施综合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学科教育,而冷落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但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而且也同样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人文情怀。因此,在中学阶段实施人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人文教育与物理科学教育的结合
素质教育既包括人文教育,也包含科学教育。但是,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又各有侧重。人文教育侧重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而科学教育则偏重对学生技术知识的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是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物理学科的客观需要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以物理教材为依托以物理课堂为主阵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物理教学与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经济建设的人才。
(二) 人文教育与中学物理学科的关联性
人文教育和科学素养二者本身就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其本质就是将人文素养的教育渗透到物理知识的教授过程之中。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人文情怀的视角来展开物理知识的学习,这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
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不但要在物理教材本身下功夫,深度挖掘教材中所含有的人文教育的元素,而且还有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人文教育的影响。
(一) 挖掘物理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元素
首先,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要以物理教材为依托的,就是教师不能偏离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来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教师要认识到,在物理教材的编排上,人文教育的元素被体现在了物理教学的具体知识点上。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的内容。例如,在对物理知识内容学习时,教材中会呈现出相关领域物理学专家的故事或者是所取得的成绩。教师应该利用相关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应利用物理学家的精神来激励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热情与勇气,构建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教师在物理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在向学生传递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发展物理科学技能的进程中来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
(二) 注重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的融洽都有利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协助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这不但是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关键因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因为,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接受老师,愿意敞开心扉地与老师交流,老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沟通与教育,才能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影响,进而达到人文教育的作用。
(三) 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起到示范的积极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自身的人文情怀会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做到治学严谨,而且还要勇于探索与创新。教师不但要提升自身物理专业的技能,深度挖掘物理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的内容,并且利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把人文教育的内容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人文素养的教育,还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待人以诚,又要有合作意识。教师应与学生相互接触,并且通过自身的人文素养来感染学生。总之,在中学物理教育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文教育的作用,为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志荣.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3).
[2]马静勇.浅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9):63.
作者簡介:
胡凯鑫,赵锦林,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