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致善教育视野下的小学生立体阅读的实践

2018-07-14 10:22詹影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实践小学

詹影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发展,教学理念如百花齐放呈现出绚丽的光彩。其中“致善理念”的提出也为教学增添了不一样的光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世界、提高素养、提升能力的一大途径。在“致善教育”视野下,简要探讨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立体阅读教学,以期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致善教育;小学;立体阅读;实践

“以善致善”是儒家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它主要是说,想要实现善的目的,就需要结合善的手段引导,因此,这一理念也常被称作“以正治正”。将这一思想运用于小学立体教学实践中,既要求教育者结合实际,采用正义的观念引导学生,将学生培养成为素质高尚、兼具才华的人才,又需要结合实际内容,从精神层面引导学生。可见,“致善教育”理念对于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素质的提升有关键性的意义。

笔者认为,在致善教育视野下,有必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立体阅读教学: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道德修养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在理解阅读文本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文本复杂性的影响,难以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想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师就需要以语言文字作为基本媒介,让学生感知文字中的信息,进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立体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让学生在遨游文字世界的过程中,加深对德、善等思想的认识。

小学语文阅读讲解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加立体地理解知识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素养教学,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阅读的氛围,帮助学生全面具体地认识阅读的内容,并在理解文本之后,加深对德育知识的认识。

如,在阅读《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的时候,虽然是简短的叙事诗,但却包含至善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些方式让学生吟诵诗歌,朗读完以后,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借助教师构建的情境阅读,在读中思考文本的深层含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感受到文章的美。在阅读之前,可以抓住盲婆婆看不见的特征导入,让学生思考,面对像盲婆婆这样的盲人朋友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呢?在讲解中,抓住文章的关键词“乐呵呵”“替”等,帮助学生深入掌握文章的内容。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可以消除单一文字化内容带来的枯燥感,为教学增添活力,也为学生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结合细节内容解读,积极传递致善思想

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文章,可以采用一个句子、一段内容或者是具体的情节等渗透,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从而挖掘其中的内涵,实现深层次解读文本的目的。在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之后,在讲解中渗透致善理念,继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孟母教子》是一篇长辈教育孩子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展现出来的是孟母对自己孩子深深的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以这篇文章为例,通过细节的指引,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文章,并指明“教”这一多音字的读音。然后让学生思考孟母为什么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孟母教育的孩子是谁?这个人后来成才了吗?带着问题,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提升文本的立体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动画的形式将具体的内容表现出来。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文字的分析,渗透主要思想。如,在读到“孟母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品读“终于”两个字。可以看出,这两个字说明孟母想了很多的办法之后才确定这一办法,说明孟母非常关心孟珂,就像同学们的父母关心同学们一样。通过教学,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孝”“爱”等多种优秀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明白父母的不容易。之后,再让学生加入感情去阅读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细细品读文章内容,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也进一步理解“孝”的内涵。

在小学素质教育中,“致善教育”基本理念得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深度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合理运用不同的方式,构建一个立体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及时掌握文章的遣词造句情况,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文化底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素质会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肖雅.浅谈立体阅读的重要性[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9):61.

[2]马雪芳.让阅读“立体”起来: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4(5):47-50.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实践小学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