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燕
摘 要:新课程理念倡导和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实现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相互渗透融合,最大限度地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丰富和发展,努力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提升,以此带动小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提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有机融合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小学数学
一、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者是各有侧重、各有所长的,接受性学习比较适合于一些概念性、定理性、总结性的知识内容的陈述教学之中,其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的铺垫下,主动地对教师讲解和阐释新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接受,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接受性学习往往能够产出更多的效应,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指导作用的要求更高。如果过多采用则可能造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弱化,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想象空间可能形成一定的约束和羁绊,还可能造成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较为古板和僵化,知道是什么,但无法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学生认识人民币,运用人民币在超市购物时却不知道如何用、不知道应该花多少钱、售货员应当找给自己多少钱等。这种知识接受的过程并非通过自身的親身感悟和实践探究而得来,而是对教师讲解知识内容的拷贝与复制,造成学生知其概念而没有深入到问题理解的本质中。
探究性学习则指的是学生在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外界的刺激以及自身的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知识认知过程。通常在教师对教学情境氛围的营造和创设之中,在对于新旧知识内容的梳理和总结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上得到激发和提升,学生结合自身需要,从情感上和态度上对各种外部刺激做出有效反应和科学选择,从而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和合理加工。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观察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学习内动力的激发和唤醒、对学生学习兴趣度和参与度的提升都有明显的裨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过程是完全自主的,即使在没有任何外力的作用和刺激下,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究以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探究获得了相对灵活的知识,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极为有益。但由于探究性学习实施一般需要依赖于大量的图书资料、软件、数据库和教学设备以及用于探究的时间和教师高质量的引导指导,否则可能造成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有时探究学习占用大量时间,造成课堂整体教学效率的降低。
二、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结合策略
(一)以年龄为依据,合理选择有效结合
向师性是小学阶段学生较为显著的特点,但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特点又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更倾向去倾听教师的讲解,一些模糊的、零碎的、片面的知识内容需要通过教师的梳理、归纳和讲解变为直接的、完整的知识内容。而且低年级学生往往并不具备足够的探究能力,离开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是无法获取知识的,此时需要以接受性学习为主,适当地辅之以探究性学习的模式。而小学中高段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探究能力,而且很多的数学知识内容有一定的“弯子”,需要他们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进行充分的思维交流和思想碰撞,这时需要采取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方式,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探究欲望。比如,队列人数计算、追及和相遇章节等内容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如果不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不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探究,单靠口头传授讲解既说不清楚,也讲不明白。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地制宜、相机而变。
(二)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科学选择有效融合
教学的具体内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在一些较为简单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应当积极选用接受性学习,过多探究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小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算例、基本公式的教学中尽可能地选择接受性学习模式,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知识认知。如果小学生对计算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算理都搞不清楚,那么也就难以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有效基础,如果引入探究性学习他们仍然是探究不明白,那么对于数学的一些应用题、一些概念和定理用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题目就需要更多地运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同时掌握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以课堂氛围为依托,精准选择有效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有时候差异较大,在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时,应当积极采取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探究活跃课堂氛围、以探究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发散度。而如果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很高涨时,可以借助接受性学习让学生快速实现对知识内容的认知,避免过多地讨论和探究造成宝贵课堂时间的浪费。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适用状况,从学生年龄上、教学内容上、课堂氛围上进行合理的选择,确保两种学习方式都能够在最正确的时间、最正确的时机得到最合理的运用,并且努力寻求两者之间的最佳融合点,确保相得益彰,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持续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单莉.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2).
[2]彭辛祺.浅谈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结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1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