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华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天真烂漫的孩童时期,他们爱哭爱笑,情感直露。他们的情绪容易冲动而多变,自控制能力仍比较差。小学低年级是一个人接受正规学习的开始,在此期间若学会了自主学习,就能为人生发展开拓一片天空。而我们的孩子几乎天生都热爱画画,这就像他们喜欢妈妈的拥抱与亲吻一样自然,实际上孩子把绘画当成了一种游戏,孩子就是觉得轻松、好玩,绘画是他们与这个世界沟通、表达自我的另外一种方式,也是他们的语言。如果我们老师能够把这一天性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对教学将事半功倍。
儿童思维导图正是秉承了这一天性,是一个直观、简单、有效的思维工具。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孩子学会了思维导图,在学习中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记忆,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体系,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学会学习。
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能力的学习基本遵循着“字—词—句—篇”这一学习规律,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理顺这一学习规律,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形成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下面结合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春天在哪里》一文谈谈思维导图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删繁化简“画”音形
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要学会的常用汉字有2500个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这2500个汉字,在一、二年级就要掌握1600多个,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春天在哪里》一课中要求会写的生字有7个“洒、换、探、暖、枝、野、原”,以“枝”字为例,我是这样通过运用文字和图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学会生字的音、形、义。
能夠在辅助汉字学习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把静止、烦琐的汉字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新鲜感受,理解字义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图片直观感受到汉字发展的脉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二、任意驰骋“画”词语
传统的词语教学只是让学生围绕着单个生字进行组词,不够形象直观,很难让学生保持兴趣,而思维导图强调学生思想发展过程的多向性、综合性和跳跃性。在绘制思维导图组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任意驰骋,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不仅丰富了学习方式,充分刺激大脑,更提高了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通过评价和总结性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使之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高词语学习的能力。
三、图文并茂“画”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造句是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加工组合的技能。要使学生将多种信息和所学目标有机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句子,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好关键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思维导图以其图文并茂、简洁美观的特性,能够利用形象思维把学生带到有意义的语境中,激发学生对创造的强烈愿望,发挥想象力进行造句;从而成功地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技能运用,从学习生字、丰富词语的阶段飞跃到创造语句的阶段。
四、合作研读“画”点睛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讲授课文,能够引发学生对学习篇章的兴趣,行成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把握。
笔者在进行《春天在哪里》一课的教学时,指导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理顺课文脉络的同时,充分整合研读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源,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相机指导,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这样使学生在把握篇章主线的同时,有效锻炼了其快速阅读和信息整理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加以内化。这样通过思维导图学习篇章,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结构、深刻理解内容,必将为其将来的篇章写作打下基础,促使语文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
而在指导学生整理思路开启灵感的同时,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则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流畅、科学、有效。
责任编辑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