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超 (承德市艺术研究所 067000 )
随着戏剧表演随时间得到不断发展,舞台道具的应用在舞台设计中也越来越占到极大的重要性。舞台设计的创新点也逐渐着重放在了道具的创新上。
“道具”一词来源于日本,指对家中的摆设及相关设备。普遍认为,道具为演员的活动提供了一定场所感(如沙发等),为演员的动作提供了实际操作物体(刀枪等)。
在具体分类上,普遍按照道具的使用性质分类,可分为手执类(演员手持的皮箱或手枪、拐杖等)、装饰类(前述大道具多属于这一类、还有灯饰、摆件等)、消耗类(按剧本需要可能会被毁的纸张或盘子等、)实用类(需要承载其他道具的桌子、实际坐人的椅子等)这四类。
(1)直接服务于剧情
道具是喜剧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表达过程中如果只注重以演员的个人言行来充满整个表演过程,势必会让戏剧的效果大幅减少有趣性。使用道具一部分是推动剧情发展,比如《桃花扇》中的桃花扇就是撑起全剧发展的刀具,贯穿全剧,使情节串联。另一部分好处则在于转移观众注意力,让一直听并看演员表演的观众得到精神上的注意力分散,以帮助观众借助道具更好地理清剧情走向,加深对主题的把握。这一部分的目标实现不论是四种道具中的哪一种都能实现。
(2)增强表现力
对于戏剧表现力,演员的表演是核心部分,它撑起了全局的剧情走向。而运用道具的好坏与否决定了能否在演员实力发挥基础之上促进“锦上添花”的表现力。比如通过演员对消耗道具的损坏,剧情在这一瞬间得到了爆发性的突破实现“1加1大于2”的效果,这一瞬间甚至有成为点睛之笔的潜力。这种突显是通过道具的损坏搭配设计方案中的特定音效和灯光实现的,同时带动了演员的演技与真实感营造。可以说道具是促进戏剧达到“爆发性”表现力效果的一大关键。
(3)增强环境真实感或借助并引导观众想象力
真实感的增强是通过装置场景和人物身份的装饰道具和手持道具来营造的。通过装饰道具的布置来增强剧情所需要的特定年代感或特定场景感,借助手持道具让演员的动作更具有真实感,减少给观众造成“演”的感觉,以消耗道具实现场景与时间的无违和感推进,通过使用道具来实现现场布置合理性,减少突兀感。
通过场景布置,引导观众代入特定场景设定,通过使用道具而非虚拟动作减少虚假感并借音效、道具、动作搭配来实现戏剧剧情留白等,给观众创造想象的更好机会。
(4)更好地表现戏剧主题
每个剧目都会有相应的剧情起伏,对应的也有高潮部分。在高潮部分,如前所述,高潮部分作为表现剧情核心与矛盾最集中的部分,突出中心主题思想至关重要。比如有的剧在关键部分有留白需要,借留白让观众细细体味和思索。而实现留白就需要演员动作和话语或渐止或戛然而止与对应道具一起发挥作用。可以说高潮部分的不论灯光、音效还是道具都是一大核心。
舞台道具的变迁完美表现了时代背景下戏剧表演的创新性和时代性。
创新性,每个时期对剧目内容的不同理解形成了道具使用上的不同,每一次的创新可以说为赋予了戏剧更崭新的艺术意义以及作为卖点的经济效益。时代感,道具体现了导演对于剧目的解读,而这种解读基于不同时期又有所不同。道具体现了戏剧随时代变迁但内涵不变的精髓。
能让上述作用真正得以实现的必须是符合剧本要求的好道具,而达到剧本要求标准这一点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与剧目主题相配合。不能在时间设定上出差错是最基本的道具要求。同时,要和戏剧表演的主题相配合,需要悲伤气氛则不能过多使用搭配灯光会造成喜悦氛围的道具(反衬除外),像这样道具搭配着剧本要求,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追求道具与灯光等的统一。舞台设计方案内包括道具、灯光、音效等在内。不统一不搭配的方案会影响观众观感,只有相互搭配达到统一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效果生成。
好的道具需要不断创新。对道具精益求精是每个时代不变的主题。好的剧本需要改编来加以对特点的润色才能得到好效果,吸引人,而道具也是一样,好剧本要有好道具与之对应,推陈出新,将新场景进行创意性的改编设计,才能将剧本的效果也发挥到最佳状态。
综上,基于舞台道具的四种分类(装饰、消耗、手持、实用),可以得出舞台道具具有直接服务于剧情、增强表现力、增强环境真实感或借助并引导观众想象力以及更好地表现戏剧主题等作用。好的道具需要和剧目主题相统一,与灯光音效方案相协调并得到统一,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道具效果,促进实现戏剧演出的成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