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竑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050000)
各级政府在保护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现阶段非遗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因资金不足而面临的困境,从而有意识地提升对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资金扶持力度,这笔资金亦可用于实现对非遗文化衍生产品的扶持。在对非遗文化进行资源开发的过程之中,相关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引导非遗文化传承人注重对衍生产品文化内涵以及外观的开发,也就是说,在对非遗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过程之中,应当遵循手工技艺,在此基础之上赋予非遗文化衍生品以文化内涵,同时注重赋予这些非遗文化衍生品以生活元素,并将之同各地的旅游文化实现有机结合。还有就是,为了确保非遗文化衍生产品在投入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之后能够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这便要求研发者应当注重对自己所研发的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如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另外,为确保非遗文化衍生产品能够被更好地推广,因此,研发者应当有意识地进行销售渠道的开发。各地政府亦应当打造非遗文化产业园,以此来扩大非遗文化在当地民众间的影响。通过旅游交通线路的设计,也是实现非遗文化资源有效推广的一种方式,各地政府可以打造以展示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专线,以此来提升非遗文化资源在游客中的影响力。
考虑到现在新媒体技术大行其道,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利用新媒体技术作为实现前述工作内容的方式,如此将确保非遗文化获得了全新的发展路径。
2015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则要求“与创造、保护、维持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群体和有关个人之间的所有互动,应以透明合作、对话、谈判和协商为特征,并以自愿、事先、持续和知情同意为前提”。
也就是说,非遗文化所属的街道、社区以及一般民众,要充分参与到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之中,如此方才能够推动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深入进行。
我国民俗文化研究者刘魁立提到非遗文化资源保护的问题时这样说到,非遗文化资源好比是鱼,而乡村和民间则是养育鱼的水。因此,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善于依托各种民间集会活动,诸如赶集等,使非遗文化资源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此将为非遗文化资源的传承创设丰厚的土壤。同时,借助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非遗文化资源的传承更为久远。
现今,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数字化技术具有卓越的声像展示功能。因此,相关文化主管部门要善于倚重和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以此实现对非遗文化资源的有效记载,如此将让非遗文化资源获得更为稳妥的保护和存储载体方式。
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本地的媒体资源优势,借助电视媒体、报纸媒体以及数字化媒体,实现对非遗文化资源的宣传,以便让社会公众实现对本地存世的非遗文化资源的充分了解,进而使社会民众在实现充分地了解和认知之后,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到对所在地非遗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之中。同时,在发挥本地媒体资源优势实现对非遗文化资源宣传和推广的同时,各级政府的文化主管机构应当注重宣传工作方式的有效性,如此将使宣传和推广工作真正得到落实和贯彻。除此之外,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力物力,研究和开发包括视频收集处理、文档加工、数字化图书馆等技术手段,根据不同性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开展科学详细地的数字化整理和归档工作。这里的整理不只是简单的信息复制,还包括信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并尽最大限度地保持信息的原始性和准确性。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让遗产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构建由多种形式和载体组成的“活的记忆”。
从数字化平台所应当具备的功能来看,其应当为使用者提供快捷高效的信息数据快速检索功能、视频资料,同时,平台亦应当能够同使用者进行互动,通过这一平台的打造,将使非遗文化资源获得更多的承载和传承途径。有鉴于此,在打造数字化平台的过程之中,相关文化主管机构应当邀请专业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同时还应当通过调研活动实现对社会公众接受程度的掌握,如此将使平台能够更快、更好地被推广给广大民众。此外,数字化平台亦应当通过自身所具备的互动功能,使社会公众能够及时将所了解的非遗文化资源数据上传到平台之上,以便使相关文化主管机构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到对非遗文化资源的了解,从而为后续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奠定基础。
此外,各地还可从提高普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入手,积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业务培训班,加大对普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普查人员全面掌握普查的内容、程序、步骤和要求,并可以按照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全面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开展普查工作。
非遗文化资源产生于民间、壮大于民间,因此,相关文化主管机构应当依托各种现代技术方式和传媒手段,加强非遗文化同基层民众的联系,由此将确保非遗文化资源得到更为理想的传承。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有所助益,从而进一步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