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蓝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 650106)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过程.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根据所学内容,以教师创设的问题为情境,通过分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讨论和合作中形成“问题逻辑”,并逐渐在“问题”的导引中实施连续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为问题导学的成败环节,问题情境要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动机,一是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解决与知识相关的问题;二是以旧知识作为铺垫,将新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知识以阶梯的方式逐步提高;三是以已有例题为基础,综合其它知识点,或者改变问题方向达到开发思维的目的.在具体问题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数学问题、其它学科知识、猜想与假设、生活实际问题、教具演示、实物与模型、现有教学技术软件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利用空间向量数量积来求二面角大小时,笔者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创设了高中物理中力与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位移所做功的问题情境.
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程教学目标、学习主题,重难点知识,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感、连续性、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椎体表面积时,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串”.
问题1.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表面积,思考它们与展开后的平面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
问题2.按照上述方式,试着在平面上画出棱锥展开后的平面图形.
问题3.类比棱锥,如何根据锥体的几何结构特征,求出它们的表面积?
基本概念、基本定理、解题方法是高中立体几何课程中的核心,教师应抓住这些关键点,引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利用空间向量法、平移法、补形法等技巧型方法,归纳、演绎、类比、抽象、联想等逻辑型思想方法,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此外,要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要创设出轻松自由、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
“问题导学”并不是提问式教学,许多教师误认为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对答如流是良好的学习的现象,其实,这种课堂形式忽视了等待时间的重要性,应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一些简单考查记忆性的问题,等待时间应控制在3秒左右,对于一些涉及概括性、逻辑推理性的复杂问题,等待时间应长一些,一般以5秒左右为宜,但是并不意味着等待时间越长,教学效果越好.
仅有相关理论是不够的,高中立体几何问题导学应该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过程,因此为了研究的深入,笔者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进行深入探讨.
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知识为出发点,以学生所处的教室为例,要求学生寻找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关系.
利用PPT呈现出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图片,并将地面抽象为一个平面,东方明珠塔的中轴线抽象为一条直线,试问如何判断东方明珠塔是否“矗立”在上海浦东这片土地,即东方明珠塔中轴线是否与地面垂直.
为了得到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串”引导学生探索直线怎么才能与平面垂直.
问题2:已知平面α,a∈α,如果a与平面α内无数直线垂直,则直线a一定与平面α垂直?(思考时间为10s)
为了使问题更加具体化,笔者通过实物模型设置了如下探究任务:
问题3:请学生准备一个如图2所示的三角形纸片,沿着AD方向翻折纸片后将其竖起放在桌子上,试问折痕是否与桌面垂直?(思考时间为5s)
同时,为了引出异面垂直的概念,笔者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直线与直线垂直都是相交垂直的吗?(思考时间为5s)
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问题,总结出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为探索斜线与平面所成角奠定基础,笔者又设置了以下问题.
问题4:你能否用图形语言表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在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后,为了有效巩固这个结论,笔者呈现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7:根据所学知识,自编一道关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证明题.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因此,在具体利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创造”过程,精心酝酿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关键知识点、方法技能、学生情感上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