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剑兰
(广西南宁市第二十四中学,广西南宁530001)
微课是与互联网相融合的新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多媒体视频教学,其更具灵活性、目的性、便捷性、高效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并结合生物教学重点制作微视频,在课堂中将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此外,教师可以制作多种微视频教学资源,上传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下载学习,极大地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通常微课视频时间大概10分钟,视频内容主题明确,容量小,易传播,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来讲,微课既能够应用于各项练习当中,也能够通过它来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现实中,微课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效用,而且还利于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总体而言,借助微课可有效地促进学与教的融合,并且为教学增添了新的趣味,使教学在形式上显得更为丰富。在课堂上,微课通常体现为动画、影视剪辑视频与电子白板等形式,也可营造含有色彩、文字、图案等要素的教学情境。借助微课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时,其关键的要素当属视频,视频的效果关乎实际教学的好坏。微课通过活泼、宽松、愉悦的氛围来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施,可使学生对生物讲授不再感到枯燥,让它们在适合的情景下开阔思路、主动探索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和特点。
在应用微课的生物课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但在实际的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却违背的这一教育理念,使得课程教学枯燥单调。而借助微课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资源,也可以在微课中引入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而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另外,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微课不仅利于学生的记忆理解,还可以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在讲授“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时,可借助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展示肺泡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的交换过程,把抽象的文字叙述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课堂的教学重点。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中更为具体地感受到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究的热情。又如,在教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环保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了解更多当今地球生物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以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在生物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生物课程的教学重点,制作成多种微课资源并上传至互联网平台,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例如,学生可以在课堂通过微课对课堂知识进行预习,或在课后通过下载微课进行复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而有效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还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延伸,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有效丰富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一些生物实验中教师很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观察条件,而微课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在受场地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满足实验需求时,教师可以用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供学生去观察分析。例如,在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时,该实验需要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各个阶段都有了解,而由于实验时间跨度大,教师很难在课堂中给学生进行展示。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将种子萌芽的各个阶段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在上实验课之前,从网络平台中下载实验教学操作视频,自主学习了解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对课本的现有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和改良或者实现探究创新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把实验的目的落到实处。学生通过创新实验获得更大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和兴趣。例如,在教授“动物的通信行为”这个内容时,教材设定的探究实验是通过探究蚂蚁群体觅食通讯的行为,因此在教学创新时教师可以把实验录制成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前预习,然后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更换实验使用的材料等等,对实验进行创新。这样的创新实验,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刺激学生开放思维创新的欲望,以达到教学的能力目标。而课堂上的教学能有更多时间进行创新,就是因为有了微课作为教学前提,为课堂提供更多学生自主的时间和机会。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微课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积极热情。微课与生物教学的融合,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有效弥补课堂中教学存在的不足。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教学资源,在课后进行教学补充,丰富了初中生物的教学形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