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沛源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会计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要从方法、工具和人员素质方面更多努力,适应新的审计环境。会计电算化模式的推广与应用,使有形的审计线索会减少,会计数据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及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证。本文对会计电算化下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策略展开讨论,在重新认识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同时,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借鉴。
我国会计电算化经过了尝试阶段、自我发展阶段、国际借鉴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的稳步改革阶段等。当前,财务软件已不是将财务核算视作核心,而是朝着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集成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诸多财会软件中,均十分注重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功能的开发,对于成本核算和市场预测等功能的开发意愿较差,这导致在处理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要先把财会管理的有关数据输出之后再通过人工输入的形式进行,无法自动转换数据格式,而是使用最为基础的数据。这增加了工作任务的难度,还因为人工核算和人工输入的主观因素,提高会计出错的概率,让软件难以正常发挥其管理功效与预测功能。同时,部分财务软件在设计的过程中未能考虑到专用审计接口问题,大量软件开发商在开发和设计财务软件时会采用不同的程序语言,一旦这些语言不兼容,就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效率效果。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1)审查范围的广泛性。对内部审计而言,其主要工作就是要为所在组织的经营管理服务,因此,其审计范围就关系到单位的所有层面,既要开展内部财务审计与内部经济效益审计,也要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与防范建设性审计;(2)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的目标在于促进企业单位经济管理与经济效益的提升,它不但是审计的监督者,还是按照管理者的要求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审计结果只对管理者负责;(3)工作的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需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保持独立性,尤其在国家利益和部门、单位利益面前,内部审计机构只有保持独立决策,才不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影响。
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计算机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之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较之于之前的纯手工审计,会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变化。这也就要求审计人员在计算机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全面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自身的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内部审计工作之中,让内部审计的国际化和科学化的意味更强,这就让审计工作所使用的工具、手段朝着借助先进技术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人员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而提升审计能力,推动内部审计从零散的组织活动朝专业的社会方向行进。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会计审计工作也具有更多信息化的元素。在这种情况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电算化水平,促进其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和完善高校财务监督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让内部审计人员能够更好的迎接挑战。
高校的内部审计实践中,由于会计信息系统通过联网而得到了持续进步,审计模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但是,借助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内的信息资源的积极利用,高校在内部审计实践和监督预防工作中的瓶颈却不断显现出来。一些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通常以定期或临时性的间断审计方式进行,审计手段因此缺乏连续和实时的监督。
在会计电算化体系中,大部分中间会计处理工作搜集中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方面,都要依据程序指令自动生成,之前的审计线索就此出现了中断的情况。之所有手工会计审计线索在会计电算化场域中消失,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审计要从原始凭证输入计算机直至财务报表的生成,均要经过计算机按照既定的程序自动计算生成。对于生成的数据,易于修改和查询,可以按照要求形成多种排列方式,比传统模式省时省力。
和传统手工资料的处理模式不同,在会计电算化场域中,原始会计资料只要输入电脑之后,就能够依据已经设定完成的电脑程序开始自动处理工作。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严重滞后于会计的步伐,内部审计制度的完整性缺乏,其部门的地位也没有得到提升。在大部分高校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工作,全程缺少审计人员的参与,通常是财务软件在没有得到审计的认可之后就开始使用。这样,由于高校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缺少专业的审计指导,有关会计系统软件没有经过专业审计人员的检查和审核,势必会影响到审计内容的设定和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在会计电算化视角下,对电子数据的审计依旧采用传统的手工审计模式,审计风险一定会无形中增大。这样做的结果耗时耗力,会产生更高的成本,与内部审计的成本效益原则相背离。与传统手工审计相比,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不但要在内容层面进行改变,相应审计工作和方法都要借此做出调整。对高校的内部审计来说,以会计电算化为背景开展工作,需要把输入电脑的有关数据以纸质资料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手工式的传统审计模式开展间接审计工作。这样,会对内部审计数据的处理不当,还会由于缺少审查而难以对审计系统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失误予以客观评价和有效监督。
除了要重视和加强对高校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与控制功能的审计、研发适用于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际的审计软件外,还应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实时审计、在高校范围内推广电算化审计方法。
为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绩效,需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使之可以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和先进的审计方法,以便在高校内部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系统处理和控制的功能。具体而言,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要关注审查与考核的问题,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恰当性和完备性,使之能够满足高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要求,同时,要优化系统数据流程,提升处理方法,符合高校的会计制度和与有关的法令法规与财经纪律等。
一些高校由于地域和层次的差异,使用了不同类型的会计核算软件,导致软件之间的兼容效果较差。为此,有必要修改和开发适用于高校自身的会计电算化程序与审计软件,构建属于自己的电算化审计体系。尤其在借助现代技术层面上,审计人员应该更好的参与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践过程,通过监督和试验,保证系统能够依据标准规程与方法进行。
基于会计电算化的环境,高校的电算化审计工作需要更加系统、全面和保持连续性,以便能够实时记录高校和下属相关学院的预算收支情况以及执行与进度等。此外,随着高校内部会计联机实时报告体系的持续发展,让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和预算执行过程借助在线形式得到实时审计成为可能。为此,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可以设计具有隐蔽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程序,将其嵌入到财务部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通过搜集有关数据,以便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追踪调查,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和偏差,并及时对其加以制止和预警,继而达到连续和实时审计的目的,保障高校内部审计的正确和规范执行。
(1)针对高校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对其复杂多变的审计线索加以跟踪,通过自动、连续的内部审计,让审计工作和会计工作能够同时满足新形势下高校相关工作的要求;(2)针对部分手工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审计项目,借助抽样检查的形式保证审计数据更加准确,以此降低审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高校内部审计任务能够高质量完成;(3)针对高校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信息和数据的处理,通过对系统的控制开展直接的测试与审查工作,以便借此及时问题和纠正偏差,对其中的弱点与缺陷加以修复,以提升系统的可信赖程度,同时要正确开展内部审计分析与评价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审计风险。
为促进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教育部早在两年前就公布了《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要充分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应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要保障内部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依法查处问题、依法公告审计结果,不受其他机构和个人的干涉。在2016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审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3万多项,增长36%;审计资金总额3千多亿元,增长80%;促进增收节支14亿元,增长33%;提出审计建议近10000条,增长65%;制定内部审计制度300多项,增长42%。但是,当前直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与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与高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都还不能完全相适应,“免疫系统”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审计结果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要加强工作制度的完善工作。不仅要求直属高校应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而且要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体系。以电算化为依托,逐步建立健全审计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制度,还要强化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人员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借助电算化审计,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有效结合,防范学校资产特别是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张普社.对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6(5):9-11.
[2]王红蕾.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5(1):89-91.
[3]杨楠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5(9):20-21.
[4]王亚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创新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6(10):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