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国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之棉花生产费时费工,我市植棉面积大幅下滑,一度萎缩到30万亩左右,严重影响了我市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尽快恢复棉花生产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实现棉花轻简化、机械化绿色生产,棉田科学管理至关重要。针对我市常年棉花生产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气温多变的实际情况,经认真总结提出如下棉田管理技术要点,供参考。
要优先选择具有中高端纤维品质的棉花品种。目前,适宜南阳种植的,抗病抗逆力强、纤维品质好、增产潜力大杂交棉品种有鲁研棉39、汴棉5号、鄂杂10号、银山4号、豫杂37、中66、中63、中70、南农6号、冀杂棉等;常规棉品种有鲁研棉28、郑农棉4号等。
棉花播种前一周,要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结合晒种拣出破碎子。
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的测试及产量标准的要求,确定配方方案,实行科学配比使用底肥。通常播种前10天左右开沟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2000kg,推行以氮、磷、钾、硼、锌等肥料配比为40∶15∶20∶1∶1的平衡施肥法,即亩施纯氮40斤、纯磷15斤、纯钾20斤、硼锌各1斤,确保壮苗早发。
为达到高产的生产进程和生育指标,麦后移栽棉要全部实行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保证苗全、苗壮和适时移栽。要选择背风向阳的合适地块建苗床,床土要肥沃,尽量做高床,做地上池,垒池不是挖池!采用“三高”,即高苗床播种,复土后,高出地面2cm左右;高拱棚,棚中央离播种的高度不少50cm;高营养,土、肥比例为4∶1。棉苗移栽时,足墒很关键,墒不足的要及早补水,接着是检查封土情况,一定使每棵苗都站直、封实。及时用药防地老虎,补苗,然后浅中耕一次。
棉苗栽下地后抓紧时间浇足浇好返苗促苗水,保证适宜的墒情水分供应,促进棉花早返苗,早生根,多生根,以地下促地上,使棉苗迅速生长发育。在7、8月份遭遇天气干旱、雨涝时及时浇水排涝,保证棉花搭架和现蕾开花结铃的水分供应。
麦茬棉苗期棵小,最怕旱、涝、草的危害,一旦发生不及时排除,会对棉花一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产量严重损失。为了防止旱、涝、草等灾害,要及时搞好棉田拆沟适时封根培土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利排利灌,也有易于消灭了田间杂草。
棉花进入开花结铃期对肥料需求增多,花铃期棉花对肥料吸收利用占一生的60%以上,因此要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重施花铃肥。花铃肥应以速效氮肥为主,以N、P、K三元素复合肥100斤为宜,保证棉花稳健生长,现蕾、开花、结铃早,并且结铃多、铃大,不早衰。8月10日后不要再根际施肥,以免造成棉花贪青晚熟。
根据田间长势适时打顶,根据地力,枝到不等时,100公斤以上地块需留17个果枝,果枝够数时不管时间即刻打顶。做到时到不等枝,即到了7月30日果枝还不到预期数也不能再等应即刻打顶。 提倡采取化学封顶或机械打顶代替人工打顶,化学封顶可在前期化控的基础上于7月10日和7月25日喷施缩节胺(每次4~6g)。机械打顶适宜于生长旺盛的棉田,一般比人工打顶推迟3~5天。
近年来随着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棉花种植密度都有所提高,要密切关注棉花生长,严防棉花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郁蔽。缩节胺用量应根据品种特性、雨水多少、棉株长势、土壤肥力等因素酌情掌握,对缩节胺敏感的品种更要把握好用量,干旱时可不用化控,多雨年份也要本着少量多次和从轻用药的原则进行,一般用量为盛蕾期每1/15公顷1.0~1.5克,初花期2~3克,盛花期3~4克,分别对水40~50千克喷洒。
进入夏季我市各地降雨明显增多,特别要注意棉花雨后及时排水,棉田积水应在24小时排出,并挖深沟淋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防止形成泥涝。此期棉花需水较多,如有一周不下透雨,棉花就会出现旱象,如有水浇条件要及时浇水。
实行轮作倒茬,可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轮作2~3年,此外通过多施有机肥、钾肥、及时松土提高地温、豆科植物秸秆还田减轻病害。化学防治可采用黄腐酸钾、黄腐酸盐、治枯灵、高锰酸钾等喷雾防治2~3次。
农业防治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冬耕冬灌;摘除有虫卵叶片,防止扩散。生物防治使用核多角体病毒或白僵菌制剂。化学防治用除尽、米螨、菜喜等1000~1500倍液喷雾;卡死克1000~2000倍液喷雾。
盲蝽蟓常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进行转移、为害。控制其转移即能有效地限制其为害范围、减低其为害程度。提倡“多作物、大范围”的统防统治。可用马拉硫磷、锐劲特、硫丹等农药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在6月初必须防治~2次。6~8月份当棉田发生数量超过防治指标后(苗期百株虫量5头或新被害株率2%~3%,花蕾期为10头或5%~8%,铃期为20头;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高峰期),及时使用菊酯类农药、硫丹、锐劲特或啶虫咪等农药防治。
受害叶片正面出现黄白斑,后变红色斑,叶片干枯脱落,棉株枯死。防治用20%哒螨灵1500~2000倍或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或5%噻螨酮1000~1500倍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