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艳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本溪 117000)
个体化健康教育为护理辅助治疗策略,对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本研究就其护理应用效果阐明如下。
1.1 一般资料: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以来收治的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两组。58例患者中,病程1~4个月。其中对照组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8.55±1.35)岁;观察组者29例,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8.65±1.2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统计学可比意义不高,两个样本率无对比意义(P>0.05)。
1.2 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障碍、出现坏死、脓肿或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临床常见于消化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消化道出血、腹水、皮肤黏膜出血、脐周及腰部皮肤改变、血、尿淀粉酶、血清正铁血红蛋白等。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消化性溃疡发生急性穿孔、胆道蛔虫症、肠系膜血管栓塞、急性肠梗阻、急性肾绞痛、心肌梗死做鉴别,以免出现误诊现象。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行药物支持治疗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和比对两组临床应用成效。两组患者给予常规防治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和药物治疗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在对照组常规一般对症支持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上、运动指导和个体化健康档案建立上,对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管控,尤其在出院指导上,严格并发症护理干预工作,随时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将患者的需求放在治疗工作的第一位,通过小组、社区、住院患者专题讲座和护理路径选择,实施必要的全程化护理方略指导;一对一的宣传指导、集体式健康知识讲座、充分利用宣传架,情绪疏导、心理护理、健康知识宣教活动、饮食调节,最终确保患者整体辅助治疗目标价值的实现。
1.3 疗效评定:将临床应用效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非常满意:患者对服务质量很满意,无不良并发症状,五年存活率较高;满意:患者对服务认可,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少发并发症;不满意:患者对服务质量不满意,病情进一步恶化消极面对治疗。应用总有效率为(非常满意+满意)×100%/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以软件SPSS20.0为统计学基础软件,两个样本率比较以率(%)表示,用χ2检验,卡方值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价值。
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22/29)明显低于观察组临床应用总有效率93.10%(27/29),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n(%)]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并不单一,多将其归结为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的炎性反应,包括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等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可出现休克、黄疸等特点,且具有发病急、病程短和病死率高的特点。发病因素主要与过多饮酒、胆结石、胆道感染等有关。
研究结果资料进一步佐证,急性胰腺炎护理干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开展,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自我效能、健康信念和遵医行为上,对改善护患关系、愉悦心态和促进患者康复,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2]。同常规护理相比,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为93.10% VS 75.86%;并发症率6.90% VS 24.14%,在整体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上,护理效果理想[3]。此外在疾病的知晓度、治疗的依从性、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及复发率上,同样显著。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干预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落实,通过健康宣教和组织形式,对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增加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度,整体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着直接作用。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落实中,以综合评估为切入点,将术前完善的全身检查和项目落实到具体的健康知识宣教之中,无论是从心理方面还是从生理方面,对打消患者思想顾虑,实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都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一对一”的个体化安抚和护理实践,能直接提高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出院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和随访指导、合理膳食指导,对实现预后康复提供了护理支持和保障。
综上所述,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干预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临床应用总有效率上的满意度评分结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