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沈阳市铁西区华康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6)
阑尾炎有起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属临床常见急腹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存在转移性的疼痛或压痛感。手术为治疗阑尾炎的主要使用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术后易出现切口感染、粪瘘以及盲肠壁脓肿等并发症状[1],因此,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1 对象:将90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阑尾炎手术患者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一般组、干预组,每组患者各45例,一般组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患者年龄在25~64岁,平均年龄(39.8±2.7)岁;干预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患者年龄在23~62岁,平均年龄为(40.1±3.5)岁。两组病例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未见有明显差别,有可比性。
1.2 方法:一般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合理补液、常规手术准备等;干预组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
1.2.1 术前护理:依据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生理情况,予以健康宣教,告知手术切除阑尾的必要性,对其存在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行疏导,予以鼓励与安慰,并向其讲解我院在阑尾切除术方面的成熟度,使其能积极的配合手术、护理治疗。
1.2.2 术中护理: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持续监测其脉搏、血压情况,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相应的选择合适体位。比如腰麻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可避免头痛、脑脊液外流。
1.2.3 术后护理:①并发症预防:持续性做心电监护,予以低流量氧气吸入,促进其体内循环,降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使用药物降低其血液黏稠程度。在患者身体康复情况良好的情况下,尽早引导患者下床活动,避免由于长时间的卧床而发生肠粘连;②切口护理:使用氧化氢溶液对切口进行冲洗,避免发生切口感染,密切观察切口状况,及时更换敷药,促进创口愈合;③疼痛护理:疼痛较轻者,可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其疼痛程度,较重者可通过镇痛药物的使用缓解其疼痛。
1.3 评估指标:①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②术后疼痛评分:0分代表无疼痛;1分代表疼痛较轻,不影响睡眠;2分代表疼痛中度,无法正常睡眠;3分代表疼痛重度,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1.4 统计学应用:以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SPSS19.0软件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进行处理。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明显比对照组的28.9%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要轻于一般组,数据差异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阑尾炎发病时,患者多伴随有压痛感、转移性疼痛感,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临床对阑尾炎的治疗有药物保守治疗、手术切除治疗两种方法,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且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很多患者还是会选择手术切除治疗,能够得到有效的根治效果[2]。但是,术后患者较易发生切口感染、粪瘘等并发症状,阻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就此来看,对阑尾炎手术患者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控制其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所在。
表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情况(±s,分)
分组 疼痛评分干预组 1.2±0.3一般组 2.7±0.5 t 11.504 P<0.05
本次研究,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首先根据患者心理情况做好术前宣教,使患者对疾病、手术情况有所了解,在建立了积极的心态之下配合手术治疗。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术后从并发症、切口方面加强对症护理,以期最好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不适状态,降低其术后疼痛程度,控制粪瘘、盲肠壁囊肿、腹腔囊肿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康复效果[3-4]。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明显比对照组的28.9%低,且干预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要轻于一般组,数据差异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积极、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举措可降低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结来看,予以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对促进其术后康复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