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玲
(大连市友谊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急性脑梗死是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发病,且发病迅速,病情急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脑梗死是患者的大脑供血循环障碍,脑组织由于局部缺血坏死而造成的。脑梗死患者多数年龄偏大,加之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已成为一种公共卫生问题,为了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快速有效的恢复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了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临床路径化护理干预。本次研究选取了10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取临床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均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与路径化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对照组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55岁,平均年龄(58.96±1.45)岁,患者男女比例为2∶3。路径化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60岁,平均年龄为(58.24±2.42)岁,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1∶29。100例患者被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路径化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临床路径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第1天:多数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因自身疾病的原因以及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了解较少,加之担心治疗费用,较易产生焦虑、恐惧及担忧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向患者讲解急性脑梗死相关的知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消除负性情绪,同时为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血糖监测等。护理人员应与多多交谈,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及过敏史等[1]。②第2天:护理人员应指导并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指导患者按时遵医嘱用药,并告知患者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需要卧床休养,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卧床休养时期,加强对患者肢体按摩,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促进患者的痊愈,缩短住院时长,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急性脑梗死相关治疗仪器的使用及治疗效果,让患者重视治疗过程,增强面对疾病的信心与勇气,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3]。③第3~6天:多数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偏大,学历水平相对降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讲解急性脑梗死相关知识,让患者对急性脑梗死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指导,叮嘱患者家属应给予患者蛋白质及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禁食辛辣刺激食物[4]。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为患者留置鼻饲管,通过鼻导管进食。为预防患者出现压疮及感染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增加为患者的翻身次数,并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协助患者进行合理的运动锻炼[5]。④第7天至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定时定期为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尽早鼓励患者进行运动及吞咽功能的锻炼,并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状况,帮助患者拔出导尿管及鼻饲管。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帮助患者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应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操之过急[6]。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出院后应严格检测血压的变化,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坚持低盐饮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保持二便通畅,每日坚持有氧锻炼,保证每周至少锻炼5次,每次运动半小时。若患者出院后出现任何异常状况,应及时回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耽误病情[7]。
1.3 观察指标:在实验时间结束后,护理人员将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发放至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越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越高。在患者即将出院时,对患者的住院时长进行记录,再将评分表收回并对100例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将研究所得出来的数据用SPSS 17.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通过统一的分析,得到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实验时间结束后,50例观察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s)
组别 n 住院时长(d)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对照组 50 16.38±2.46 82.92±2.42观察组 50 9.53±1.53 96.32±2.89
据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因此,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由于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在临床中,仅仅采取常规治疗时远远不够的,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临床路径化护理干预是结合常规护理干预的优点,针对卫生资料的浪费状况及过度医疗等缺点,以时间顺序为主的一种重要护理管理模式。临床路径化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更为细节化与具体化,能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了临床路径化干预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临床路径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痊愈,降低住院时长,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