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敏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0)
腰椎间盘突出作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在外力或自身因素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产生的腰腿疼痛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好发于青壮年,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封闭疗法、物理疗法、肌腱反射改变以及感觉异常等。虽疗效尚可,但手术多适应病情较重患者,且术后后遗症较多[1]。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认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腰失所养和外感风寒湿邪或气血瘀滞所致经络不通等,对其治疗主要针灸、推拿、中医内服等疗法。血瘀型椎间盘突出症作为椎间盘突出的一个类型,针灸治疗因其操作简单、费用较低,对机体损伤较小,一直作为临床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治疗方法[2]。本研究现对针刺天柱穴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在37~59岁,平均年龄为(48.35±5.95)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在36~60岁,平均年龄为(47.65±6.32)岁。两组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对比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年龄在20~60岁,性别不限;③近1周内未用其他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者;④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感染性疾病以及妇女妊娠期等;③排除伴有腰椎滑脱、腰椎椎管狭窄、腰椎结核、肿瘤、骨质疏松等病变以及风湿性关节炎、出血性疾病等不适宜针灸者;④腰椎间盘突出较重者。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将患侧腰臀及下肢采用揉按手法进行肌肉放松后,手法行骨盆牵引,并用双手按压腰部,使其振动。固定患侧,采用扳法将双下肢后伸,腰部过伸。患者仰卧位采用斜扳手法在患者腰部强制直腿抬高,牵拉坐骨神经和腘绳肌,沿着患侧受损神经根及分布区域按、点、揉、拿等手法。整个过程30 min,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共为4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主要取穴:天柱、腰夹脊、委中、膈俞、间使、三阴交、次髎。其中天柱穴采用的针具规格为直径0.3 mm、长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针尖向下指向椎间孔,直刺15~20 mm,提插捻转3~5 s,得气后即止;其他穴位均采用常规针具针刺,手法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共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对所有患者治疗前至治疗结束后1周各进行1次评分,主要针对患者腰腿部不适以及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进行严重程度和频率进行评分。如无症状为0分、轻微不影响生活工作为1分、症状明显,存在影响生活工作为2分,症状严重,无法生活和工作需要休息为3分。②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取10cm纸面画,分为0~10分,每格代表疼痛程度,分数越高代表疼痛越明显;③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4]:共分为10部分,每部分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5分,分数越高证明功能障碍越高,腰椎病受损指数(%)=(总分)/(患者完成的项目数×5)×100%;④日常生活指标(Barthel 指数)[5]:共10项,满分为100分,61~99分为轻度功能障碍、41~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40分为重度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9.0软件计算,其中应用χ2、t对其检验,采用%为计数资料、(±s)为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如P值<0.05,证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比较:见表1。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显示:治疗前,研究组与参照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评分(1.34±0.94)分优于参照组(1.98±1.54)分,比较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中医症候评分(分) VAS(分) Barthel指数(分)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3 5.34±1.24 1.34±0.94 4.35±3.06 54.82±32.65对照组 43 5.26±1.54 1.98±1.54 2.92±1.24 84.62±57.23 t - 4.769 2.406 2.937 3.068 P - >0.05 <0.05 <0.05 <0.05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一个西医的疾病名称,在中医中并无此名。根据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将其归纳为“腰痛”、“痹痛”的范畴。本病最早记载于《内经》。该疾病病因病机主要内在原因以肾虚为主,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劳累过度、久病体虚、年老体衰等原因导致肾虚发生。外在原因多以外邪为主,如久居寒湿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均易受寒湿之邪,或跌仆外伤、久病气滞血瘀、腰部扭伤等导致瘀血停滞等。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辩证分型较多,主要分为血瘀型、气滞型、风寒型、湿寒型、气虚型等[6]。
中医治疗中多采用针灸、推拿、小针刀等。推拿疗法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疗法,可通过推拿手法纠正脊柱的旋转和小关节的紊乱,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进而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病变。针灸疗法则是通过针刺直达病灶起到止痛镇静、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肌张力的作用,对于腰椎周围韧带、肌腱的损伤以及血管痉挛等起到一定作用。笔者翻阅大量文献发现,天柱作为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头部,是“巅入脑络、还出别下项”的关键部位,起到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添精益髓、清热疏风的作用。足太阳膀胱经有主筋所生病,其经气“入于天柱、飞扬也”,天柱穴又位于“头气街”可行气血,因此针刺该穴位可起到疏通头部气血,促进气机调达,气血输布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天柱穴的患者临床疼痛评价分数、治疗后日常生活指数以及中医症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显示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针刺天柱穴配合推拿手法可有效缓解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针刺天柱穴为主的针刺方法配合推拿手法对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具有一定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