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强 万晓明 刘 威
(1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 口腔科,吉林 吉林 132012;2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在骨折的临床治疗类型中[1],颌骨骨折的位置较为特殊,是面部较为容易受伤的部位,颌骨一旦发生骨折容易造成患者面部变形,导致张口活动受限,使咀嚼发生阻碍,会对患者的生活与容貌造成严重影响。颌骨骨折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内固定,一般使用金属板连接骨折部分,然而普通金属板连接虽然能够固定骨折部位,会对骨折断裂处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虽然能勉强达到愈合目的,但是存在很大弊端。目前,可吸收内固定板采用使用聚左旋乳酸(PLLA)材料[2],不仅固定效果好,而且能够逐渐被患者吸收。本文根据我院所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可吸收内固定板的临床实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最小17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1.70±1.80)岁;其中,上颌骨骨折20例,下颌骨骨折17例,上下颌骨骨折8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最小19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4.01±2.11)岁;其中,上颌骨骨折21例,下颌骨骨折19例,上下颌骨骨折5例。两组患者均无其他严重器官衰竭疾病;没有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没有精神障碍。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对比其性别、年龄、类型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能够比较。
1.2 治疗方法:对全部患者均提供必要的术前准备,主要包括: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大面积外部消毒处理,并进行初步定位、复位。术前对全部患者均进行骨折情况确诊和常规检查,包括CT造影以及X线正位扫描、侧位扫描后确定骨折详情和手术方法。术前半小时为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对照组使用微钛板固定术治疗,将微钛板放在骨折断裂处,然后根据骨折形状塑形,直到完全贴合在一起,用钻头在骨折断面垂直打孔,并将碎屑清理干净,使用螺钉固定,清洗创面,逐层缝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对外固定进行拆除并实施关节功能训练。治疗组使用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选择合适的隐蔽切口,将骨折断裂处充分暴露出来,恢复正常的咬关系,将内固定材料预弯后,与骨折断裂处紧密切合在一起,然后选择合适的骨针与骨钉进行固定,反复冲洗创口,最后进行层次创口缝合。手术后7 d方可拆线。
1.3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并记录二者患者骨折愈合的效果,以及治疗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使用Bessho评估方式对本次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判定,治愈:患者的骨折断裂部分得到有效愈合,咬关系恢复正常,通过医学影像观察,治愈效果良好;好转:患者的骨折断裂部分已经获得固定,咬关系得到有效好转,通过医学影像观察,骨折部分有好转趋势。无效:患者的骨折断裂部分没有得到愈合,咬关系没有恢复,通过医学影像观察,骨折断裂部分没有好转迹象,甚至出现感染情况。总有效率=(优评人数+良评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值±标准差代其计量数据,用χ2检验其计数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2.1 对比治疗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结果统计表[n(%)]
2.2 并发症: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术后感染,占8.89%;有3例发生咬问题,占6.67%;有5例发生断位松散,占11.11%,总并发症发生情况为26.67%。治疗组中,有1例发生咬问题,占2.22%。由此可以看出,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颌骨骨折一般分为上颌骨骨折与下颌骨骨折[3],外伤是引发其骨折的常见原因,如:坠落伤、交通伤、击打伤、火器伤、医院性损伤等,主要都是由外部力量直接对颌骨造成损伤。与其他骨折部分相比,颌骨骨折除了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疼痛、骨折断裂处异常、肿胀、活动受限等问题,还容易出现骨折移位、咬错乱、张口受限、吞咽困难、视觉障碍等问题。颌骨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复位[4],传统使用微型钛金属板连接,虽然钛的相容性比普通金属板高,然而钛自身也具有金属属性,有着不可忽视的金属缺点,如:使用后会使颌骨断裂处发生萎缩,或是对头颅磁共振产生影响,经常需要再次手术将钛板取出,或是骨折断裂部分愈合后无法达到承受正常咀嚼压力,进而再次出现颌骨骨折情况。
为了避免出现以上问题[5],有关研究人员又推出高强度且可吸收的内固定板,这样既能满足颌骨的正常硬度与强度,并且可吸收内固定板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患者体内逐步吸收,不需要通过再次手术将其取出。为患者节省了治疗费用与术后恢复时间[6],随着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可吸收内固定板的材料变得越来越完善。手术是治疗颌骨骨折的基本方式,内固定材料会对骨折固定疗效造成直接影响。微钛板虽然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较强的可塑性、优秀的耐腐性,但是由于其本身具有金属属性,所以容易出现愈合缓慢、术后感染等弊端。目前,在颌骨骨折的治疗中,使用最广泛的内固定可吸收板材料主要为聚左旋乳酸(PLLA),改材料具有无腐蚀性、可以记忆弯曲、无应力遮挡、无感染、高强度、易降解、相容性好等优点,并且在治疗初期,可以使骨折断裂部分得到有效固定。
从上述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并且,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仅为2.22%,而对照组高达2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和李芳[7]等的研究报道一致。说明,可吸收内固定板对颌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积极而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颌骨骨折患者时,可吸收内固定板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应推广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