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苑[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济南 250100]
一、引言《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罗琳创作的一系列魔幻文学小说,包括七本主体小说与三本衍生书。它不仅风靡全世界,也在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神奇动物在哪里》是该系列中各类虚构“神奇生物”的最集中体现。虚构生物对于体现该系列中神秘的魔法世界至关重要,故需要译者做出恰当准确的翻译。本文以官方简体中文译本为研究对象,以描述性分析为研究方法,梳理了《哈利波特》系列书目中,尤其是《神奇动物在哪里》一书重点描写的虚构生物名称的翻译,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翻译技巧,并按照“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的标准进行分类归纳整理。除此之外,本文也研究了翻译虚构生物时的移情效应,并对翻译不够得体的名称提出建议。
二、音译、意译和音译兼意译音译、意译和音译兼意译是翻译本系列虚构生物名字使用的主要翻译策略。中国学者杨锡彭(2007)将音译定义为:通过用汉字记录他们的语音形式来吸收外来词,以此产生音译词。黄德新(1996)总结了音译的四个原则:选择最恰当的音译词;尽可能地保留外来词的发音,选择汉字时考虑其含义;对当地人名字的发音采用音译,依照惯例从多个备选汉字中做出选择;统一关于音译和音译词选择的标准。况新华(2002)提出了音译的“关联性”原则和“选词一致性”原则。意译将整个文本考虑在内,它使译文流畅、自然,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刘重德(1991)认为,意译能够在不更改句式和修辞的前提下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神。奈达(2001)指出,翻译的意思是翻译意义,要让目标语读者像源语读者理解和品味作品那样理解和欣赏作品。音译兼意译结合了音译和意译,被广泛应用于本系列虚构生物名称的翻译。
三、对虚构生物名称的翻译分析文中出现的虚构生物名称多是罗琳基于拉丁语自创,根据英文不难看出其蕴藏的古希腊神话原型。罗琳基于英语的构词法创造了大量新词,读者可根据词根和文化背景迅速了解这些虚构生物的特性,但由于汉语的特性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读者很难通过生物的名字迅速理解其特征。《哈利波特》系列书籍的走红证明译者的翻译策略比较成功,所用翻译技巧值得推敲、借鉴。
(一)对翻译策略的分析该系列主要使用的翻译策略为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作者通过分类总结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探讨在翻译虚构生物时,如何在达意的同时展现其文化内涵,且不会过于疏远中国读者,以达到良好的翻译目的。
1.音译该系列出现的神奇生物多为罗琳虚构,连英文读者都对其十分陌生,中文读者便更加难懂其内涵。所以音译这种翻译策略为虚构生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魔法世界的生物各有特点,音译可以带给读者一定的异域风情,以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但采用音译策略翻译的生物不多,由于音译难以直观体现生物特性,全书102种虚构生物中,译者仅对10种生物采用音译策略。Grindylow是一种生活在湖泊中的怪物,拥有苍白的皮肤和独角。它们攻击巫师和麻瓜(麻瓜是指没有魔法天赋的普通人,甚至意识不到魔法世界的存在)。Grindylow拥有很长的手指,尽管他们的手指容易被折断。但是它的中文译名“格林迪洛”难以表现格林迪洛的外观或生活方式的特征。日本的水中魔鬼Kappa被音译为“卡巴”。“卡巴”结合了两个普通的中文汉字,合在一起没有意义。然而,在魔法世界中,“卡巴”看起来像一个带鱼鳞的猴子,头顶有一个满是水的洞。如果没有水,卡巴将耗尽其全部力量最后死亡。
2.意译意译考虑到文本的整体性。意译是该系列翻译虚构生物名称时采用的主要策略,因为它能体现生物的特性。其中有些是字对字的翻译,如Chinese Fireball 翻译为中国火球(是一种火龙)、Red Cap(红帽子)等;有些直接采用它在古希腊神话中的译名,如Fairy( 仙子)、Griffin( 狮身鹰首兽)、Yeti( 雪人)等。Basilisk是本系列第二部小说的主角,它是位于密室中的怪物,袭击了魔法学校的许多学生,在伏地魔和哈利的战斗中差点杀死了主角哈利波特。《神奇动物在哪里》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这个怪物的起源、外观、攻击方式、饮食习惯、寿命等。译者并未试图在名字中就体现这么多信息,只用两个汉字“蛇怪”高度概括了它的主要特点。“蛇”说明了它是什么动物,“怪”表示它是一种邪恶有害的怪物。吸食灵魂的Dementor被翻译为摄魂怪。Dementor源于名词dement,意思是非常疯狂的人。摄魂怪是指一种可以让狂人更加疯狂的怪物,它可以控制人的灵魂。摄魂怪的中文含义是摄入人类灵魂的怪物,与原文中含义相同,翻译得当。Demiguise被翻译成“隐形兽”,是一种在受到威胁时可以自身隐形的野兽。 只有善于捕捉隐形兽的巫师才能看到它。其实英文中“guise”的含义是“伪装”,而不是“隐形”。然而,根据《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对该生物的介绍,“隐形”比“伪装”更能反映它的特点,因此译者并没有局限于原义,而是在理解了这个生物的特征之后,采用了能够体现其实际特征的译名。Quintaped是一种危险的食肉性野兽,长有五条腿。其英文名字的前缀“quin”的意思是“五倍”。“五足怪”是恰当的意译,不仅对应前缀“quin”,在译名中加入“足”字,也表明该野兽的什么部位是五个,“怪”体现出它是一种怪物。
3.直译兼意译Fwooper是一种五颜六色的漂亮鸟类,但它的声音会使听众发疯。该生物的翻译是“恶婆鸟”。 首先,“Fwooper”的发音听起来像“巫婆”。其次,女巫的特点是十分邪恶,但善于伪装,这与Fwooper的特征一样。第三,“鸟”字体现出它的物种。Erkling是吃小孩的精灵,译为“恶尔精”。“er”发音类似“恶尔”,“恶”体现它吃孩子的邪恶,“Kling”听起来像“精”,体现它的物种是精灵。
(二)对移情效应的分析《哈利·波特》系列中魔法世界的虚构生物有善有恶,巫师对某个虚构生物的态度有时候会反映在他们该生物的英文称呼中。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巫师的态度,仔细考虑翻译中的移情效应。译者应从隐含在译名中的情感色彩体现出它的善恶,让读者产生移情效应。Puffskein译为蒲绒绒。它是一种类似蒲公英的生物,长有须发,孩子们常把它当宠物养。Puffskein在英语中不存在,但是它是puff和skein的组合。Puff体现出它的柔软,类似蒲公英;Skein的意思是一堆。一团软毛球的感觉与其特点一致:柔软,有绒毛,可当作宠物。中文“蒲绒绒”也体现出这些元素:柔软、蓬松和可爱。叠词“绒绒”增加了它作为宠物的可爱感。Lethifold译为伏地蝠,它可以不出声、不留痕迹地杀死任何人。其特点正如该系列大反派伏地魔。伏地蝠和伏地魔的前两个汉字相同,让中文读者也产生类似联想。“伏地”也体现出它夜晚沿地面滑行的特点。
(三)不足与建议
尽管该系列大获成功,但还有进步的空间,以下为作者不成熟的建议。Glumbumble是灰色的飞行昆虫。 它有毛茸茸的身体,会侵染蜂箱并导致蜂蜜的灾难性后果,它被译为伤心虫。Glum指伤心,bumble指破坏,与其特征一致:摧毁蜂巢。译者加入它的物种“虫”,但未体现它摧毁蜂巢的特点,建议译成“伤心毁蜂虫”。Mackled Malaclaw是一种类似龙虾的陆地生物。它的皮肤呈浅灰色,伴有深绿色斑点。 它被译为软爪陆虾。Mackled可理解为“墨色”,与其外观相对应的是具有深绿色斑点的浅灰色皮肤。但这点在其翻译中没有体现。 译者体现的是另一个特征:陆生生物。词源中有claw,译者译为“软爪”,但罗琳并未提到它的爪子是硬还是软,该翻译增加了译者的主观想象,有必要说明其物种——虾,建议译为“墨体爪虾”,体现其原名信息,亦体现它的物种。House Elf是一种一生只为一个巫师家庭服务的精灵。但其译名家养小精灵使它听起来像只可爱的宠物,未体现其在家庭中的奴隶身份和屈辱地位,不如译成“家佣精灵”。
四、结语本文以《哈利·波特》系列,尤其是《神奇动物在哪里》为例,按照“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的标准,归纳分析了虚构生物名称的翻译,研究了翻译虚构生物时的移情效应,并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基于前文分析,我认为译者除使用音译策略外,也应多使用意译来传递意义,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如能恰当地使用音译兼意译的策略,将更有利于虚构生物名称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