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文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探讨

2018-07-13 14:53黄春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8年31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传统文化

黄春梅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品德课堂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增多,自主性更强,对参与教学互动的要求更高。基于此,教师要在“和”文化的理念指导下,将思想品德课堂进行各方面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发现思想品德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更为充实、高效、高质。

【关键词】“和文化”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

如果将思想品德课堂想象成是一个互动的平台,那么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设和谐情境和营造民主、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而要构建和创设民主的、平等的、自由的课堂氛围,则要更多关注学生的需求,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无数的教学实践也证明,思想品德课堂必须要有一定的内在吸引力,牵引着学生去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要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围绕和谐文化,用坚持传统文化渗透和现代教学相结合、坚持学生翻转课堂和教师引导相结合、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创设出丰富的生动的课堂学习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中心,使学生在参与式的教学互动中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坚持传统文化渗透和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我们就对“和”的思想分外推崇,比如“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可以说,“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骨髓里,而这种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校园内外、课堂内外都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学生,知识获取的渠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他们可以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而获知天下事。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随着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信息量而来的,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尚缺乏准确的分辨和识别能力,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诸如过于强调自我、道德滑坡、信仰迷失等状况,需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感受体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中华文化这一课,讲到我们国家的传统建筑,教师可以准备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故宫的肃穆庄严、四合院的前世今生、苏州园林的秀雅轻灵、福建土楼的奇特震撼以及傣族竹楼的热带气息等,从而助力学生体会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再比如关于各异的服装文化,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民族服装现场进行展示,或者让学生穿上进行模拟表演,这样在活泼生动的课堂气氛中,更易于学生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多样,仅仅在课堂内是展示不完的,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参观、讲座等,总之,给学生搭建一些参与式的、互动式的平台,构建民主开放的探索式学习机制,可以提前有针对性的布置好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去认识去讨论交流。此外,还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比如通过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人文素养,继而为积累文化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学生翻转课堂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我们讲建设和谐文化,要堅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以人为本放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毫无疑问当然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根据这种理念,教师可以摒弃掉以往满堂灌的单方面输出的教学方式,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翻转课堂,也可称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在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内,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各种问题或者主题的学习,从而获得更深层级的理解,而对教师来讲,教师不再占用课堂内的时间来讲授知识,当然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尤其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资源极为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翻转课堂能极大促进学生的参与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翻转课堂其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新解构和构建,问题的提出等信息是上课之间就进行了发布和传递,而把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则是在课堂上,通过课堂的各种互动形式来完成的,教师不仅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通过疑难点,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加以辅导解决,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促进知识的转换和内化。

比如讲环境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定下“雾霾”这个主题,将“雾霾为什么这么严重”“我们该如何应对雾霾”等问题提前在班级微信群里进行推送,那么学生可以在家里提前进行资料的准备。这样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的时候,每个学生都有心得感受可讲。而教师所做的,就是要注意随时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材料进行讨论,不要偏离主题,聚焦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这种参与式极强的课堂教学方式,探究讨论环境和生命的主体,便于增强学生作为一名公民的意识,唤起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再比如同样还是以“环境”为主题,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以自己为主角,用手机或者DV拍摄一个微视频,目的是用自己亲身参与的行动证明,能够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这种拍摄视频的方式,需要提前策划,确定拍摄时间地点,能极大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积极性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增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所以把课堂布置成学生的舞台,以学生为主角,反转了以往课堂上只靠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的单一教学环境,增加了动态的声音,增加了生活鲜活的案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由展现,尽情表现,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能以更大的能动性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三、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相结合

我们讲建设和谐文化,还要坚持文化创新。创新就要顺时、顺势而为,利用网络这个万能大口袋,教师可以根据各种主题和知识点,分门别类,按照教学章节,打造建设各种案例库、微视频课、在线练习题库等思想品德教学资源库,放到校园的公共网站上,供学生自行下载,自由学习,作为对教材的补充,避免教学浅表化的问题。当然,除了教师自己的视频,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案例视频投放到网站上或者班级群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利用现下流行的直播平台,直播授课实况,方便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可以说,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你方便的方式,从任何人那里进行学习。这其实也是对各种教学教育资源的平等共享,符合“和”文化的内涵。

比如对一些章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密集繁杂,逻辑关系比较不好理清,单靠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没有办法讲解透彻深入,那么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做逻辑思维导图,然后每一个枝节再做成微课或者小视频,这样直观简洁明了的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各个章节之间的知识点有个总体把握,以便在脑海里迅速形成串联的知识网络。而这些微课或者小视频还可以上传到班级微信群、QQ群或者校园网站,这样一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去点播进行学习,而且这种线上的知识展示,还能突破学校或者地域的限制,可以多次的、重复的使用。除了单方面的知识点的制作展示,校园还可以开发论坛BBS等平台,方便学生在线上与教师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当然在平时线下的课堂教学讲授中,线上的各种教学资源可以作为补充,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恰当选择线上资源库里的各种视频或者微课,创造合理的充分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平等的课堂气氛,如此无论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一个优化提升的过程。

所以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单一,拓宽了课堂的外延,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增加了教育的深度,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品德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应该在“和文化”的思想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主动尝试和互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开放的、线上线下一体的、平等自主的课堂环境中生成丰富的感知,提高公民意识,提升文化力和创造力。而围绕和谐,注重良好有序的思维品德课堂情境的构建,一定能促进激发学生不断释放他们的潜在能力,从而有利于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爽.和谐文化建设历程与发展研究[J].戏剧之家,2017(8):271-271

[2]张萍.翻转课堂的理念、演变与有效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7,13(1):46-55

[3]吴仁英.翻转课堂:教师面临现实挑战及因应策略[J].教育研究,2017(2):112-122

[4]尹静静.和谐文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动力源”[J].中学生英语,2017(16)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选择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谁远谁近?
少年力斗传统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