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卢雪松 曹进
摘要:该文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初步探索将MOOC、微课、雨课堂和传统教学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及时交流互动,能拓展学生视野、理清课程要点、提高学习兴趣、获取过程评价。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混合教学模式;MOOC;微课;雨课堂;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4-0163-02
1 引言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各高校积极将研究性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改革中,积极探讨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我校近几年已在多个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改革,计算机公共课也在改革之列。[1]在实践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改革中,我们充分利用MOOC的优质名师资源及本校计算机教师的资源,在传统教学中使用雨课堂这一智慧线上教学工具,开展“MOOC+微课+雨课堂+传统教学”混合教学模式,收获了一些启示。
2 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2.1 共享优质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2012年美国一些名校率先提供了免费的MOOC课程,任何人都能从MOOC平台上免费获取名校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2015年中国成立了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工作组。[2]目前,在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平台“爱课程”网上,提供了9门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15门程序设计类课程等;在“学堂在线”MOOC平台上提供了100多门计算机大类课程。教师可以借助MOOC资源,从中精心选择相关内容,使用“雨课堂”将带有MOOC视频、语音、练习题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资料推送至学生手机。学生不仅学习到国内外优质的学习资源,与教师共同研讨,还能直接借助手机表达观点,提出疑惑。
教师向学生推送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视频、教案、课件、习题、课后拓展知识等,其中不乏名师大家编写、讲解、设计的。名师知识渊博、站在学科前沿、教学经验丰富、语言幽默风趣、表达精准到位,从而使学生领略到所学的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单调孤立的。有了名师的栩栩如生地描述,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拓宽了解题思路,拓展了学生视野。
2.2 观看微课视频,理清课程要点
微课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辅助教学模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3]它主要围绕课程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进行选题,以时间短、内容精、质量高为特征,向学生传递精华内容。这种形式是适合现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的,用碎片时间刷机,因而容易被他们认可采纳。
教师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创意设计,录制微课视频,使用“雨课堂”推送给学生。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时,遇到问题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反复观看,这样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学生也可以将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及时个别解答,也可以将问题带入课堂教学,师生就这些问题展开交流、深入讨论,达到答疑解惑之目的,真正理清课程要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雨课堂”把教师与学生的手机连接起来,师生实时互动。教师将设计好的手机版课件、预习任务、复习任务和练习题,推送到学生的手机上,便于学生课上课下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学习。借助手机,学生将学习过程延伸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轻松、自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4]
混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受时间、场地等因素的限制,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对于那些不善表达、慢热型的学生,借助手机也能参与到交流讨论中,能够让问题得到及时解答,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利用“雨课堂”的彈幕功能,匿名提出疑问、观点和想法,教师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解答,如遇到共性问题,教师还可实时调整授课内容。弹幕,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时反馈的平台,也赋予了课堂趣味性。在课间开启弹幕,让学生聊天吐槽,放松紧张的情绪,这样也能使学生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2.4 实时数据分析,获取过程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通过课堂个别回答问题、课后作业、测验考试来获取教学效果的反馈。具体操作时存在不够科学、准确、客观的数据,课堂回答问题覆盖人数少,课后作业抄袭复制现象多,测验考试成绩反馈滞后,很难真正反映某一课堂的教学状况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混合教学模式中,“雨课堂”从课前预习、课内互动、课内限时测试、课后作业等层面采样数据,为师生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的数据支持,提供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的个性化报表。[5]
“雨课堂”的立体化数据分析,让教师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用时长短、易错点、测试成绩、互动情况,既可以实时给学生反馈学习状况,同时也让过程性评价有了较客观、准确的数据。“雨课堂”的立体化数据分析,也让教师了解到教学过程中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哪些方法需要改进,哪个环节需要加强等,使得教师的教学获得实时反馈。同时,教师还可以发布投票功能,允许学生匿名投票,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效果等方面最真实的想法,有利于促进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3 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初探
我们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积极实践,旨在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学改革之路。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将MOOC、微课、雨课堂和传统教学融合在一起,实践混合教学模式。我们在开课前及教学过程做了大量的工作,力图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前——课内——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6]
首先原有传统教学使用的材料已经远不能满足混合教学模式之所需,其次教师“单枪匹马”几乎很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组织教学团队。我们计算机公共课教师联合计算机专业部教师,通力合作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实现二次整合,对各章节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整理,拆解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增删、选用和加工,以更加适合于混合教学的授课模式。精选各MOOC平台上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视频及资料;从课程的所有知识点中挑选出重点难点,设计、录制微课视频,编制教学案例、讨论问题等;专门制作适合手机屏幕的手机版PPT,既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PPT还有教师课堂面授的PPT,导入习题、测试题等。
C语言课程中重点知识有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函数、数组、指针、结构等;难点知识有语义符号化、数组应用(查找、删除、插入、排序)、字符串处理、函数递归调用、指针应用等。比如针对循环结构,录制了for循环、while循环、do-while循环的微课视频,研究枚举和迭代算法,编写教学案例A趣数求解(水仙花数、黑洞数、回文数、陷阱数等)、案例B[π]近似值求解、案例C猴子吃桃。
3.1 课前准备
根据现在大学生手机不离身的特点,我们除了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上,上传教学团队精心制作的教案、微课视频,教学团队精心挑选的MOOC资料、思考题、测试题,教学团队精心准备的教学大纲、阅读资料等外,利用“雨课堂”,通过微信平台向学生手机推送课前导学资料,其中包括手机版PPT、学习指导、拟讨论的知识点及MOOC视频、微课视频等。学生根据导学材料要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并将疑问标注“不懂”,教师通过“雨课堂”直接掌握学生预习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好教学内容的微调整。[7]
3.2 课内实施
实施课内教学时,会自动生成本次课程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描进班。教师首先将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贯穿式梳理,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授。教师边播放PPT,边讲解,引导学生面对面讨论,打开弹幕让学生匿名表达观点想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讨论中学习了新知识,在讨论中解决了疑惑,在讨论中给出了解题新思路。
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推送了适用手机版的C程序编译器,以满足学生随时编写、调试程序的需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课堂PPT逐页发送到学生手机,帮助学生保存课件及课程回顾;课堂教学过程中,恰当引入“雨课堂”的限时测试,一般是选择题、阅读程序或完善程序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5-10分钟)内完成。现场统计学生的答题正确率、答案分布,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授课节奏。对课内学习的知识进行测试和评价,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8]
3.3 课后总结
课堂讲授结束,教学过程并未停止。教师课后向学生推送复习任务,让学生借此检验课堂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总结、巩固课堂所学。学生完成复习任务后上传结果、参与讨论,教师对其进行监控、答疑、评价。对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学生随时可查看上课的PPT,重点复习课堂中点“不懂”和收藏的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
教师将学生测试结果的详细数据发送到个人邮箱,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的具体参与情况和答案等进行仔细的研究,既可以对所获取的反馈信息进行总结,从而优化课程教学方案,改进教学策略;还可以个性化地指导学生。
4 结语
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师生可以线上线下交流互动,能够发挥MOOC、微课、雨课堂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使用手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目前这种教学模式仍属于探索阶段,在不同的学科实践时,还将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有待教学工作者们根据教学实际去思考、更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晶,周彩英,卢雪松,楚红. 注重计算思维的程序设计课程研究性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0):150-152.
[2] 战德臣.“大学计算机”“MOOC+SP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实施计划[J].计算机教育,2016(1):12-16.
[3] 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4] 杨芳,张欢瑞,张文霞. 基于MOOC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初探——以“生活英语听说”MOOC与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7(5):33-39.
[5] 冯玮.做MOOC的学堂在线,推教学工具“雨课堂”[EB/OL].(2016-04-28) [2016-10-26].http://www.tuieoo1.com/articles/elBFNna.
[6] 周彩英. C语言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 刘君.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雨课堂"的教学实践——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为例.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7(1):44-48.
[8]周雨青,萬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