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实践

2018-07-12 09:01王连萍
时代金融 2018年30期
关键词:预算外状况效益

王连萍

(招远市财政局,山东 烟台 265400)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也逐渐在企事业中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对于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来说,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仍有一部分事业单位依旧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展开工作,进而导致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难以提前对市场风险进行预估和防控,在经济效益上也难以达到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思路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现状来说,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职能不清、资金利用率低、缺乏监管机制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事业单位必然会在经济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被市场所淘汰。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本文将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具体的解决办法。

一、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运转状况的影响是全过程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能对企业运转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1]。结合上文中的内容,对于这样的要求来说,由于相关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解仅近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过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财务管理工作自然难以在事业单位中发挥出全面预算、防控风险等功能,进而导致事业单位在经济效益上遭受损失。

(二)资金利用率相对较低

资金利用率是衡量财务管理效果的主要参数之一,结合现状来说,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都存在经费超支、预算与实际收支相差较大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久的得不到控制,那么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资金问题必然会进一步发展,最终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导致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部分事业单位采用事后核算的方式来对财务经费进行管理,而事前预测及监管的缺乏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超支状况。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展开过程中仅关注账面是否平衡,忽略了对资金用途、效益等方面的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事业单位内部就很有可能出现资金紧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缺乏完善的监管手段

监管手段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避免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展开过程中出现制假、造价等问题[2],而结合现状来说,事业单位内大部分财务人员大多数是由上级直接任命的,这样的状况就容易导致财务工作展开的透明度、公平性等降低的问题。另一方面,有效的监管手段能更好的辅助相关人员通过财务表报等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情况等进行核查,而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限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的展开自然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二、新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及其实践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为了确保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中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相关工作人员应从以下几点做起:(1)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对于这样的要求来说,财务管理部门应能结合事业单位现阶段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确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并通过预算管理、收支结构分析等工作的展开来确保其自身职能的实现。(2)事业单位领导层应提升自身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展开需要事业单位内部其他部门的支持和配合[3],领导层人员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展开的必要性,进而通过组织集体学习等形式来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等意识。

(二)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

结合上文中的内容,针对预算外资金的支出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是导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避免这样的问题,财务管理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1.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务管理体系之中,通过统一的管理办法、统筹分配、定额分配等来确保事业单位内部所有的资金流转都能得到有效的管控,避免在年终出现需要增加预算外资金的状况。2.结合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建立管理标准。这一标准中应针对预算外资金的立项、征收、支出等进行说明,确保相关经济活动的展开能做到有据可依。3.针对预算外资金建立立项审批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提前规避预算外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立项审批制度的实施,预算外资金的应用将能得到更好的管控,进而达到提升事业单位内部资金利用率的目的。

(三)建立完善的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应能达到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目的,对于这样的要求来说,财务管理部门应能通过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来提升财务管理成效[4]。结合现状来说,事业单位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功能:

1.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效益评价体系对相关项目中涉及到的大项支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确保资金支出合法、合理的基础之上,财务管理人员仍应针对大项支出的风险、收益率等进行分析,在确保事业单位能获得更高利润的基础上规避风险。以人力完成这一工作很有可能导致最终的分析结果失去准确性,而通过支出效益评价体系得到的分析结果则更具科学性,进而确保相关经济活动的展开不会对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同时能为事业单位带来预期的效益。

2.财务管理人员应通过这一体系对相关项目展开过程中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在具体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如果主要依赖人力来完成这一工作,那么财务管理人员很有可能难以全面的对项目资金进行管控,进而导致部分隐形风险不断发展,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状况造成严重影响。在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支持之下,财务管理人员原有的工作量将能得到大幅减少,这部分人员只要针对评价体系中得到的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即可,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或不合法的部分将能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支出效益评价体系三点内容对这一工作展开的新思路和应用策略进行了论述。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应能充分结合事业单位发展状况以及市场现状等制定新的财务管理办法,并通过这一工作的展开来确保事业单位的运转能在经济效益上达到预期。

猜你喜欢
预算外状况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关于预算外资金核算和管理改革的思考
论乡镇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