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万力
(新余农商银行,江西 新余 338000)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四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中,充沛的劳动力供给有着极大的贡献。由于劳动力总量增长迅速,加上大量的劳动人口从农业转向制造业,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增长,人口红利功不可没。而近年来,随着六十年代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的老去,已经逐步接近或达到退休年龄,以及生育率的持续下降,按照卫计委2016年公布的数据,中国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7,低于2.1的自然世代替换生育率,中国过去的人口红利正在渐渐弱化。而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截至2017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在这一形势下,中国还能不能保持高速增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答案是,在未来的中长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任然可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并不会受到人口问题的较大制约。
按照对各国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观察,人口转型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第二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第三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甚至是人口负增长。以上是发达国家过去的发展规律,然而对于中国而言,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可以直接从先发国家那里学习医疗技术和控制死亡率的方法,因此死亡率会快速下降。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医疗体系,因此除了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这一时期外,中国的死亡率特别是婴幼儿死亡率呈现快速下降。2009年中国的零岁人口死亡率仅为16.6‰,而同期的印度则为50.3‰,为中国的三倍。过去我们所说的人口红利主要在人口转型的第二阶段的后半段,这一阶段劳动人口相对于被扶养人口更丰富,有着充沛的劳动力供给,且抚养负担轻,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而不是消费上,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按照蔡昉和王德文的研究,人口红利可以解释1982-200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的四分之一。而2017年中国的抚养比约为37%,人口红利已经趋于下降,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的增长。
首先,中国的劳动参与率还有提升的空间,在短期之内中国的劳动人口还可以继续增长。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五十岁至六十五岁之间的人口,劳动参与率随年龄增长出现显著的下降,六十岁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只有约40%,女性只有约30%,这一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目前的退休年龄女性为55岁,男性为60岁。推迟退休年龄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供给,同时降低领取养老保险的人数,减轻社会的养老压力。根据测算显示,如果中国的退休年龄每年提高半岁,由此提高的劳动力数量完全可以抵消劳动人口的下降。而随着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延迟退休方案的推出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未来这一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可以显著提升。以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放开,中国的生育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全面二胎政策实行后,2016年和2017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从世纪初的1300-1400万人恢复到了1700万以上,劳动人口比的下降趋势也会放缓,在短期内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然是充足的。
其次,目前我国的农村劳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很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低于九年,即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有完成。而中国的产业要进一步发展,技术的进步是必须的,需要大量受过教育的技术人员。中国仍需进一步推行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近年来的大力推动下,我国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而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劳动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也会相应的提高,可以弥补劳动力数量下降对于劳动产出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转型,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中国的教育水平提升空间仍然很大,按照索罗增长模型,中国的人力资本仍有巨大的投入空间,这也是我国经济总产出进一步增长的重要保障。
最后,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些传统的岗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被淘汰,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降低。在制造行业中,一些基础的制造、装配工作已经逐步由工业机器人所替代。理论上制造业中的生产工作都是可以被机器所替代的,电子代工界巨头富士康提出要在未来的十年内,用机器人取代80%的人力,可见未来对于产业工人的需求将会大幅下降。除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外,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令人惊叹,即使在服务业中,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也将被机器所取代,例如翻译和自动驾驶。当今世界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未来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很可能也会和过去不同,目前科技发展这一要素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到底有多大是不可预知的,且呈现较为乐观的态势。中国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上成功的发挥了中国的后发优势,走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劳动力增长的放缓过度担忧。
尽管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放缓趋势,然而就世界范围内来看,中国目前的年均7%左右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远高于发达国家经济稳定发展时期的年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仍然是巨大的,除了人口红利之外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拥有中国的技术进步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只要中国合理利用经济增长的要素,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时代的产业,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在未来仍然能保持较长期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