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锐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长期以来,人民币贷款规模指标一直是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调控的指标之一,相应地信贷政策在货币政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自2013年开始,我国货币工具越来越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由原来单一的、灵活性较差的公开市场操作逐渐转向多工具组合的政策操作。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地发展与改革,货币政策调控也处于转型过渡阶段,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初步完成,利率传导机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现阶段我国短期利率波动较大,带有政策意义的利率较多,基准利率不统一,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利率传导效率较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疏通传导路径。因此,当前利率渠道仍不能完全取代信贷渠道的主导作用,分析信贷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网点的作用在不断下降,但是智能网点的作用在不断加强。截至2017年底,国内商业银行金融机构网点数量为22.9万个①,而同时期中国人口数为139008万人②,因此每单位银行网点所服务的人口数为6078人。横向对比来看,2016年美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每单位网点所服务的人口数为3125人③。可见,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人口覆盖密度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覆盖密度较低。
近年来,地方性中小银行发展势头较快,其资产规模在银行业资产总规模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上升速度较慢且所占绝对比重仍然较低(2017年底资产规模占比25.6%④)。全国性大型银行所占金融市场资产总规模的比重虽有降低趋势,但下降速度并不明显,所占绝对比重依旧较高(2017年底资产规模占比54.6%⑤),集中度变化并不显著。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占有主要市场份额,小型商业银行机构比重较低,这将导致如下弊端:
由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信贷投放占全部信贷投放量的比重高,且同时承担了部分政府职能,使其信贷投向并非完全由利润动机驱使,存在着追求完成指标的现象,导致其信贷投放不是完全以照市场需求为导向,而较多的流向大型国企,造成大型国有企业资金富余,甚至出现产能过剩或是其获得贷款后并未将全部资金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导致信贷渠道效力的降低。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因其资产规模较小,难以达到全国性大型银行的授信条件,只能通过中小银行进行贷款融资,但因其数量庞大,资金需求缺口同样较高,中小银行的贷款供给难以填补资金需求缺口,导致贷款的供给量无法匹配贷款的需求量,影响了中小企业层面对于政策的传导作用。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商业银行的数量分布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的银行机构的数量及密度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全国性大型银行的总行均位于东部地区,并且在分支机构和网点数量方面,东部地区依然具有绝对优势。以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招商银行为例,根据招商银行官网数据,其总部位于深圳,在东部地区拥有分行分支机构79家,在数量上高于中西部地区分行数量之和(中部地区37家,西部地区28家),在密度上亦高于中西部。
上面的数据反映了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分布现状,东部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了当地金融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带动了金融机构数量的繁荣,密度的提升,加之东部地区经济体量大,资金需求水平高,同时是大多数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因此在信贷审批方面具有金额高、权限大的特点。并且多样化的金融市场结构,可以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对于政策的传递相对高效。所以从区域结构上看,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可以较为快速地通过数量多、层次完善的金融机构的信贷渠道传导至实体经济。反观中西部地区,金融市场规模较小,市场结构层次单一,金融服务机构多为国有商业银行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数量、密度等方面和东部地区差距明显。而国有商业银行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分支机构拥有的信贷审批权限较小,这就造成了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渠道不能快速地传导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政策传导效率相对低下,致使宽松政策被延缓,紧缩政策被加剧。金融机构在东中西部的区域分布不平衡,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应在各区域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货币政策传导的不平衡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力。
目前,中国信贷服务机构人口覆盖密度较低,信贷机构区域结构不平衡,小型机构所占比重较低,而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占据信贷市场份额大部分比例并承担部分政府职能,在信贷投放时并不完全以市场化为目标,而是将信贷资源更多的配给给大型国企。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风险高,大型商业银行出于对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的考虑,拒绝或较少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加之为其服务中小银行机构所占市场份额较低,不能满足其实际融资需求,由此造成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机制在区域及企业结构上失衡。
针对上文分析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应重视当前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的实际情况,在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多层次商业银行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一个层次多、覆盖面广、服务对象差异化的银行机构体系,更好地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同时要解决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企业信用状况数据库,提高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高股票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的占比是目前的主流观点,但是当前的实际客观情况是银行信贷主导的间接融资仍占大部分比重,这是实际经济运行的结果,是现阶段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融资需求所决定的。所以不应过分强调或刻意发展直接融资,而是要服务好当前的市场需求,建设好为间接融资服务的多层次商业银行体系。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
②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③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官网。
④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网站数据计算得出。
⑤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网站数据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