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帅 盛易明 彭国林 邓 兰 吴文清 周美秀
膀胱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些年来,国内临床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态势[1-2],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研究证实,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 cancer,SBC)男性患者数量普遍高于女性,其原因可能和性激素密切相关。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术后依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且有一定几率病情发生恶化,进而发展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一般临床认为,患者如果只是采取单一的TURBt手术则无法解决术后的复发率较高的问题,SBC患者更需在术后接受后续的灌注化疗治疗等。本院对应用EPI和THP进行术后膀胱内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来本院行浅表性膀胱癌术的110例SBC患者展开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行TURBt术,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临床分期Ta80例、T130例;病理级别G142例、G230例、G338例。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足患者,患者均无转移灶。随机分成研究组(THP)与对照组(EPI),每组55例。研究组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33~74岁,平均年均(44±12)岁;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均(45±14)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所有患者均在24 h内接受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治疗前6 h禁水禁食,经一般性消毒后置入导尿管到膀胱内,排净尿液后灌药。研究组将50 mg吡柔比星稀释于40 ml生理盐水,灌注后药物保留60 min;对照组将50 mg表柔比星稀释于40 ml生理盐水,灌注后药物保留60 min。医师指导患者适时变换体位,并保留药液60 min后排空。每周1次,8次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每月1次,10次为1疗程。所有患者均在化疗治疗后定期接受血、尿常规检查,观察有无膀胱刺激反应,并予以指导治疗。经膀胱镜检查后如观察有可疑病变则活检确认有无复发症状。
观察2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症状;按照EORCT标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研究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3.6%、10.9%、10.9%、10.9%;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3.6%、14.5%、16.4%、16.4%;研究组最终复发率为10.9%,对照组最终复发率为16.4%,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对比(例,%)
研究组在治疗后发生膀胱刺激征23例、肉眼血尿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4.5%;对照组在治疗后发生膀胱刺激征20例、肉眼血尿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7.3%。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研究组各项因子评分为:健康状况(83.6±13.2)、身体机能(83.6±13.2)、生活状态(94.5±16.2)、情感状态(88.3±5.9)、认知状态(92.2±6.3)、社会能力(87.6±3.7);对照组各项因子评分为:健康状况(82.2±10.3)、身体机能(91.5±6.2)、生活状态(93.3±15.6)、情感状态(88.6±7.7)、认知状态(95.7±2.4)、社会能力(89.2±3.5)。2组患者在生活质量的各项因子评分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一直以来,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TURBt术后复发是临床治疗膀胱癌的重点,大量临床显示[3],患者复发时间一般以术后1年内为最高值。复发原因是因恶性肿瘤的特殊性,患者术后膀胱内的残留肿瘤导致,无法彻底清除。当前临床一般采取灌注药物化疗来降低复发率,以消灭残余肿瘤细胞,并抑制细胞种植。
目前,国内外临床均主要采取灌注化疗药物在患者膀胱内的办法来防止肿瘤复发,但尚无特效的灌注方案,多以蒽环类药物为主[4]。表柔比星是其中的衍生物,将阿霉素第4位顺位羟基改变成反位羟基,属于非特异性的一种细胞周期药物,重点在细胞周期DNA合成期及DNA合成后期发挥药物的细胞毒效应,摧毁肿瘤细胞核。表柔比星在进入细胞后与核内DNA进行结合,并以此来抑制聚合酶活性,进而来阻断DNA转录,最终使得核内DNA发生分裂。表柔比星还可以对拓扑异构酶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相较于其他的阿霉素来说,该药物的抗癌活性更加出色。吡柔比星则是蒽环类药物的半合成药物,在阿霉素氨基糖第4位增加了吡喃环,对比阿霉素药物来说,该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获取进一步的提高,药物在进入细胞后的半衰期时间比较短,可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该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表柔比星基本一致,同样是利用和细胞核内DNA进行结合并分裂的效果来达到抗肿瘤的效用,吡柔比星入细胞内可快速的嵌入核中DNA碱基对间,并利用通过抑制DNA转录来实现阻断mRNA合成效果[5-6]。不仅如此,还能够抑制DNA聚合酶与拓扑异构酶Ⅱ的 活性来限制合成。药物在细胞周期的G2期阻止细胞分裂,最终达到阻止肿瘤细胞分裂、抑制生长的作用,通过细胞毒效应来加速消灭肿瘤细胞,并抑制核内DNA结合mRNA。同样,相较于其他的阿霉素来说,该药物的抗癌活性更加出色。本研究中,2种药物皆可作为理想的化疗药物使用,可有效预防TURBt术后复发。
行灌注治疗后,患者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基本以膀胱刺激征为主,组别发生率与患者病情程度和给药浓度呈密切相关性,并且与患者灌注的间隔时间也有关。在行灌注治疗后,2组不良反应症状均可控,没有发生全身性的不良反应。此外,肉眼血尿也是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之一,EPI和THP患者均存在尿急、尿频、尿痛的情况,症状程度不一,同样与给药浓度、灌注的间隔时间相关,所有患者在经过复查血、尿常规化验后,均接受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症状都取得有效控制,患者均耐受接受后续的灌注治疗。按照术后患者复查血、尿液常规化验结果得知,出现肉眼血尿的不良反应排除患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研究分析认为是炎性出血,在给予针对性治疗后患者均可展开后续治疗[7-8]。对后续治疗的方案制定,临床对不同浓度的药物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有国外研究证明[9-10],EPI和THP药物治疗时给药浓度的不同,会对灌注疗效有很大影响,该结论均适用于两种。但是,现阶段,国内临床研究仍缺乏不同给药浓度与患者生活质量相关性的报道[11-15]。本研究,主要立足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基本,并分析了EPI和THP进行膀胱灌注的疗效。
在对SBC患者的随访阶段,膀胱镜是检查复发与否的金标准,因此,在患者随访复查阶段,如果经膀胱镜检查异常,则需立时进行病理学活检。尽管其他检查,如彩超、尿脱落细胞学等均有相当的价值,但笔者建议复查结果依然以膀胱镜为主[16-20]。
综上所述,SBC患者行TURBt术后EPI和THP的术后复发疗效上大体相同,2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基本相当,患者在接受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适于继续后续的治疗,2种药物均可以作为比较理想的灌注化疗药物用于TURBt术后的肿瘤复发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