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琼华
食管癌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患者较为多见,其中较多进一步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此类患者的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因此本病患者的预后改善是临床的重点。而要实现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目的,对于引起患者死亡高危因素的掌握则是必要前提[1-2]。另外,临床中以往关于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患者基本情况、疾病情况及治疗情况均是此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关于各类因素的细致研究却不足,且研究结果差异较大[3]。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9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为50~78岁,平均年龄为(63.0±7.2)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及同意。
将79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存活率与死亡率进行统计,并将其中不同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和疾病治疗情况(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患者的死亡率与存活率进行比较,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因素与此类患者预后的关系。
本研究中的数据检验采用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的检验方式为χ2检验,高危因素的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处理,P<0.05表示比较数据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79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共29例死亡(26.71%),存活50例(63.29%)。死亡率与性别无关(P>0.05),而与其他基本情况(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相关(P<0.05),见表1。
不同疾病治疗情况(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者的死亡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心率、呼吸、氧合指数、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见表3。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是常见的有效的治疗方式,而手术治疗作为有创性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相关不良影响也较为明显[4-5]。而此类疾病及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呼吸系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其中吸入性肺炎是此类患者发生率较高的方面,较多患者甚至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并不少见。较多研究显示[6-7],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相对较差,且本类情况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预后状态及其高危因素的研究是改善预后的必要基础与前提。
表1 不同基本情况患者的死亡率与存活率比较(例,%)
表2 不同疾病治疗情况患者的死亡率与存活率比较(例,%)
表3 研究因素与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关系分析
本文中我们就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与探究,结果显示,79例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其中共发生29例死亡,死亡率为36.71%,其中不同性别者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其他不同基本情况(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和疾病治疗情况(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者的死亡率则存在显著性差异,经Logistic显示,上述因素均是此类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因此认为对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预后的改善极为必要,同时应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年龄≥65岁者的机体状态相对较差,因此对于手术创伤及疾病状态的耐受均相对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8];而心率及呼吸较快的患者则存在机体应激突出的情况,此种情况的存在对于机体的康复极为不利,患者机体可表现出不能有效恢复及改善的情况,因此其预后较差[9-10];氧合指数较低的患者其机体氧供相对较差,此类情况的存在可导致患者的术后康复基础条件较差,不仅仅不利于创面的愈合,且对于患者多系统脏器的状态也极为不利,因此患者的预后较差[11-12];吻合口瘘及发生MODS者机体受创更为明显,因此术后预后较差;呼吸困难病程较长者,患者的机体功能较差的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术后恢复的条件也相对较差,预后也即较差[13];开放式手术及TNM分期较高者的机体综合功能状态较差,其中免疫状态低下、脏器系统功能较差及机体损伤应激突出等情况均是其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14-1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食管癌术后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较差,年龄、心率、呼吸及氧合指数、吻合口瘘、MODS发生情况、呼吸困难病程、手术方式及TNM分期均是本类患者的高危因素,应根据其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