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奄包对改善心衰后期胃肠道瘀血症状临床疗效观察*

2018-07-12 08:26肖丹刘丽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胃脘瘀血胃肠道

★ 肖丹 刘丽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南昌 33000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江西省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心衰伴胃肠道瘀血的住院患者1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对照组66例。观察组男40例,女49例;年龄(67.33±7.03)岁;病程4.5~30年,平均(13.37±2.56)年;对照组男30例,女36例;年龄(69.38±6.86) 岁,病 程 4.2~28年,平均(12.79±1.8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心衰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1]和《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证候部分、治法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GB/T16751.1-1997);心衰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胃肠道瘀血症状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

1.3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心衰的诊断标准,且有胃肠道瘀血症状者:(1)胃肠道血症状中医证候量化分级标准评分≧2分;(2)年龄 18~75 岁的男性或女性;(3)6min步行距离<450m;(4)心功能分级三级及以上;⑤受试者自愿加入试验并签署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与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不符合者;(2) 胃肠道出血者,糖尿病患者,癌症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者;(3)妊娠期妇女;(4)不能配合完成临床治疗。

1.5方法

1.5.1观察组 中药热奄包外敷:(1)热奄包方:丁桂热奄包方;(2)奄包加热方法:将配置好的中药装入布袋封口进行浸泡约10min后沥干,放入蒸锅进行加热,蒸锅水位以水沸腾后不触到药包为宜,待水蒸气冒出后再加热约20min即可;(3)实施方法:观察组予加热好的中药热奄包外敷胃脘部或下腹部,将纱布包裹热奄包后再裹双层毛巾,将包裹好的热奄包放置患者胃脘部或下腹部,以患者感觉能耐受为宜,开始10min将热奄包在胃脘部或中上腹部进行熨烫,然后敷至胃脘部或中上腹部持续20~30min,热敷结束后用干毛巾擦干,注意防寒保暖。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饭后2h进行热敷,7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2对照组 热水袋外敷:将75℃热水装入热水袋,双层毛巾包裹,将包裹好的热水袋放置患者胃脘部或下腹部,以患者感觉能耐受为宜,开始10min将热水袋在胃脘部或中上腹部进行熨烫,然后敷至胃脘部或中上腹部持续20~30min,热敷结束后用干毛巾擦干,注意防寒保暖。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饭后2h进行操作,7天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进行总结分析。

除此之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

1.6观察指标 采用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制定的中医证候量化分级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胃肠道症状(腹胀、恶心、呕吐、胃脘痛、食欲、胸闷)进行评定,分析治疗前后胃肠道的症状改善情况。根据中医证候量化分级标准,以分值2分作为判断消化症状改善的界值,即总分<2分即可表示治疗有效。

1.7疗效评定 依据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胃痞证的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其中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均双侧检验,统计前进行正态分布检测,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均正常完成治疗,住院治疗期间未出现病死情况。两组效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2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根据《中医症状分级表》症状消失或改善3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并统计有效率,分析显示患者腹胀、胃脘痛、恶心、饮食、胸闷改善五个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主要临床症状有效率改善情况比较

3 讨论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下降,最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减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据相关文献统计,人群中心衰的发病率约为1.5%~2.0%,其中65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最高可达10%;过去的40年中,由心衰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6倍[4]。对我国年龄在35~74岁城乡居民共15 518人随机抽样调查显示,心衰患病率为0.9%[5],相关文献显示:我国心衰患者约为400万,其中女性患病率为1.0%,高于男性的0.7%(P<0.05)[6]。强心、利尿、扩血管是改善心衰症状的三板斧。目前治疗心衰的药物中,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改善心衰长期预后的金三角。治疗心衰药物常用利尿剂减少水钠潴留、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血管扩张剂改善症状。药物治疗不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够防止和延缓心室重构的发展,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心功能进行性加重。据有关文献记载,1a病死率高达50%以上,5a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当[7]。心衰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病情复杂,预后差,因此克服心衰问题是当今世界医学界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使命。

心力衰竭后期导致的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使致死率大大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后期多出现以胃肠道瘀血为主的消化系统临床症状,如食欲减退、腹胀、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8]。《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位于中焦,对全身的水液代谢具有调节作用。脾主运化,具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的功能,如果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容易滋生痰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玉机真藏论》亦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9]。故脾胃为后天之本,如果脾胃虚弱则百病皆生[10-12]。心衰后期胃肠道瘀血症状损害了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成为加速患者死亡的一大因素。因而探求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心衰后期出现的以胃肠道瘀血为主的消化系统临床症状具有至关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

中医外治法可以填补心衰后期临床药物治疗的空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中医外治疗法是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渝骈文》指出:“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何者?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在外,无特治在内也”[13]。这充分阐明了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作用。热奄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奄包置于身体某部或穴位,通过热刺激使局部的腠理、毛细血管扩张,利用温热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丁桂热奄包采用的中药制厚朴具有行气、燥湿、消胀的功效、大腹皮行气宽中,利水消肿。且两者均归脾胃经。而红花,苏香有活血祛瘀通经等作用,归心肝脾经,诸药经过加热,敷于胃脘部,通过热蒸汽使胃脘部腠理打开,扩张毛细血管,引药下行,加速血液循环。药物与热疗的相辅相成,更好地达到温经通络、活血祛瘀、调和气血作用,能很好改善心衰后期胃肠道瘀血的症状,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独到之处及优势所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的77.27%;经过治疗和临床护理后,患者腹胀、胃脘痛、恶心、饮食改善五个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药热奄包外敷能有效改善心衰后期患者胃肠道瘀血症状。

猜你喜欢
胃脘瘀血胃肠道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瘀血被清除掉,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有一种口渴和瘀血有关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