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素芳
首先,国务院发布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中清晰阐述了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年间,我国事业单位有些方面的发展没有跟上改革步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最为明显的问题是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比较模糊,存在政府职能和事业职能划分不清晰,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不够灵活、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另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不适应时代要求,事业单位至今还没有获得完全独立自主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同时人事制度也不够灵活,至今没有制定出具有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的可上可下,可进可出的人事管理制度。因此,推行事业单位的改制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指出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在于“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也为我国事业单位改制提供了总体方向。要从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进行区分,分类对事业单位进行改制,将可以完全从市场上配置资源取得营业收入的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公司制企业,将无法从市场配置资源的又具有存在必要性的事业单位重新分类为公益一类;把教育、医疗等可以部分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归类为公益二类。同时,公益类事业单位要努力寻找出路,参与社会活动,积极吸引社会力量投入到公共服务事业当中去,减少政府对事业单位的补助负担,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
我国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设立的,有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益需要进行设立,有的政府部门为了将延展政府职能而设立的。这些延展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事实上已经形成和政府职能重叠的现象,他们设立的背景多是在改革开发过程中,有些政府部门为了获得收益,通过设立下属事业单位,参与市场交易,收取各种检测性收费、各种评审收费等等。这类事业单位的设立不符合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律,他们是参与市场竞争主体,他们背后的政府部门是行政管理部门,实质上形成裁判和队员是一家的情形。因此,现阶段要对这一类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将其政府职能回归政府,撤销扰乱市场规律的特权行为。
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中,有一部分主要靠通过参与市场竞争,获取经营收益支撑单位的公用和人员支出,同时领取政府部门的行政拨款。现阶段要将这一部分竞争能力强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让他们放开手脚充分发挥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改制后的企业分配机制更灵活,可以不受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限制,薪酬水平也不受国家文件限制,可以给员工创造更多收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这部分事业单位改制后,可以大大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减少对这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员和共用支出,可以将节省的开支使用到支持我国经济发展更需要的地方。
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甩掉一穷二白的帽子,走到决胜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们人民生活富足安康,我国民族企业通过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大力支持,已经在国际竞争中也具有一席之地,有些企业还进入百强之列。现阶段,我国完全有能力集中社会上的闲散资源参与公益事业,我国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也到了反哺社会的时机,因此鼓励社会力量办理公益组织在我国是具有良好社会背景和雄厚资金储备的,进一步减少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数量,减少政府财政拨款压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服务人民大众,提升企业形象,利国利民。
经过改革后留存的事业单位,要明确它的职责分工、机构组织、确定人员定额并长期稳定下来,对这类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共用经费政府部门要给足用足,保障员工可以安心工作,保障有经费投入到公益项目维护中去,不需要事业单位因为财政经费不足而变相参与市场竞争争取经费,隔断他们与市场的关系,让他们一心一意做好公益事业,把精力都投注到如何更好提升公益水平上去,如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上去,职能也回归到事业单位本质中去。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人事制度,都是参照政府机关的人事制度来执行,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将完全从事公益事业服务,已经将政府机关职能剔除干净,因此对于它的人事制度,也要制作出适合事业单位组织特色的人事制度。要改变传统的事业单位人员任用制度中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这种对外膨胀机构臃肿的问题。事业单位要参照企业人事薪酬制度,建立因岗定人,根据员工的工作效能确定工资标准,辞退机制也应该在事业单位常态化。在新制度实行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员工的培训和安抚工作,消除员工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的负面抵触情绪。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独立的针对事业单位的法律法规指导文件,之前事业单位多是参照我国政府机关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各项事务。要重视事业单位的法制化建设,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将完全从事公益类服务,是独立于政府区别于企业独立存在的法人,需要有专门针对事业单位的立法对它的法人地位、权利义务、行为规范、管理体制、监督机制进行明确。使得事业单位对外可以向政府、企业一样成为独立平等的主体,对内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指导有序的开展业务工作。
民主化建设也是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是纯粹从事公益服务的平等主体单位。首先,要在事业单位内部完善职工代表制度的基层民主制度,单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事任命及其他涉及到职工利益的事件都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主席团成员讨论表决通过,方能体现民主机制。其次,推进事业单位民主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民主参与治理的基本体现,事业单位要定期对单位的财务状况、重要事项进行公告,使得职工对单位情况拥有知情权,积极参与到单位的管理建设中去。
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一步是要建立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保险资金来源多渠道、对职工的保障方式多层次以及管理服务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事业单位员工和企业员工一样通过参与社会保障系统来保障医疗和养老资金,而不再是由单位统一承担。
结语:事业单位为了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理清自己的工作职能,把和政府职能重合的部分回退给政府,把参与市场竞争的职能转变为公司制,把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保存发展起来,一心一意服务人民大众,为社会主义谋福利。
[1]刘志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4.
[2]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N].人民日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