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冬梅, 韩 英
(1.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 麻醉科,浙江 宁波 315800;2.宁波市第六医院 麻醉科,浙江 宁波 315040
腺样体切除术是常见小儿手术之一,因术后疼痛、纱布填塞等均可导致患儿不适,故易发生苏醒期躁动[1]。七氟烷因诱导过程平稳、呼吸道刺激小等优点,在小儿麻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可能导致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增加,影响患儿苏醒,导致切口出血、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2]。右美托咪定是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为临床右美托咪定的使用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选取宁波开发区中心医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于七氟醚全身麻醉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共计40例,年龄4~12岁,ASA I-II级、心肺及肝肾功能无异常、无脑部疾患、无精神系统疾病;采用计算机随机软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 group,D组)和生理盐水组(saline group,S组)各20例,2组年龄、性别、ASA分级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麻醉方法所有患儿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行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待意识消失后开放静脉通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0.05 mg/kg、丙泊酚1~1.5 mg/kg、顺阿曲库铵0.4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进行麻醉诱导。待药物完全起效后行气管插管,听双肺确认导管深度后转为机械通气并固定气管导管。采用吸入1%~2%七氟醚、间断注射舒芬太尼行麻醉维持。D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泵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1 μg/kg,泵注时间为10 min。随后调整剂量为0.5 μg/kg/h。S组患者泵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前20 min停止泵注右美托咪定及生理盐水,术毕拔管后送PACU。
1.3观察指标记录2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拔管后(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同时记录2组患儿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人数,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拔管后10min患儿躁动评分(1分:入睡;2分:清醒;3分:急躁、哭闹;4分:无法安抚的哭闹;5分:惊恐不安、谵妄)。
1.4统计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0、T1时点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点,D组患者SBP、DBP、HR均显著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组患儿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5.00%)高于D组(5.00%),D组拔管后10min患儿躁动评分低于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麻醉各时点患者SBP、DBP、HR的比较±s)
注:*与S组同时点比较,P<0.05。
苏醒期躁动是全身麻醉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苏醒进程,严重者发生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切口撕裂甚至呼吸道梗阻等严重并发症[4]。尤其对小儿患者而言,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更高、并发症更为严重[5]。临床中有多种方式预防患者苏醒期躁动,右美托咪定则是目前预防苏醒期躁动的热门药物之一。本研究中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
右美托咪定具有一定镇静作用,因而可能延长患者苏醒时间,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可能由于本研究右美托咪定于手术结束前提早20min停药有关。刘海健等[6]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使用右美托咪定并不延长患者PACU停留时间,不会增加PACU麻醉人员工作量。另外,由于右美托咪定具有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故有可能导致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的发生[7]。尽管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均无差异,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预防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及时处理血流动力学波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及气管拔管后心率、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右美托咪定具有稳定拔管所致血流动力学波动的作用,与Barends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降低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同时还能稳定拔管所致血流动力学波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当预防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