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梅
(海宁市中心医院 血透室,浙江 嘉兴 314400)
近年来,中国慢性肾脏病及其引起的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治疗ESRD患者最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1]。感染是MHD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2]。本研究对MHD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望为临床MHD患者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血透室于2015年5月—2017年3月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MHD患者52例,其中男34例(占65.4%),女18例(占34.6%);年龄23~80岁,平均63.3±10.6岁;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占36.5%)、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18例(占34.6%)、高血压肾病6例(占11.5%),其它9例(占17.3%)。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稳定MHD治疗≥6个月,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急性肾衰竭行透析治疗者,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活动性肝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消化道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透析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1.2治疗患者均接受常规碳酸氢盐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 h;通路为动静脉内瘘或半永久透析导管,使用一次性聚砜膜透析器(膜面积1.4~1.8m2),低分子肝素或者普通肝素抗凝,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250~300 mL/min。并根据患者病情予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
1.3临床资料收集医院感染的诊断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记录感染部位;将发生医院感染者纳入感染组,未发生感染者纳入无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透析通路、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计算尿素清除分数(Kt/V)等。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本研究52例MHD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14例、20例次,感染率为26.9%、例次感染率为38.5%;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40.0%)、导管(30.0%)、尿路(15.0%)、消化道(10.0%)、内瘘(5.0%)。
2.2医院感染的单因素分析感染组患者年龄、糖尿病肾病及导管比例高于无感染组,血白蛋白水平比例低于无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HD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随着中国目前人口老龄化、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接受MHD治疗的ESRD患者也越来越多。虽然透析设备和技术近年来均有了较大进步,但是MHD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仍不理想[3]。研究指出,肺部感染、导管感染、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是引起MHD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4]。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5]。MHD患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本研究调查发现MHD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6.9%、例次感染率为38.5%。MHD感染以肺部感染最为多见,约占医院感染总数的40.0%,与毛艳卿等[6]的研究结果相符。这主要是因为MHD患者本身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毒素及水分潴留,容易合并肺水肿、尿毒症肺损害等并发症,因而成为医院感染最容易发生的部位。
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年龄、DN及导管比例明显高于无感染组,血白蛋白水平比例明显低于无感染组,说明高龄、糖尿病、留置透析导管及低蛋白血症是MHD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各脏器组织功能出现生理性减退,机体防御力下降,因而老年患者更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7]。DN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与糖尿病患者蛋白合成速率减低且其降解速度加快,减少了补体、抗体的合成有关;此外,葡萄糖代谢紊乱可引起微循环及组织供血不足,并且机体高糖环境对病原菌的繁殖生长有促进作用,容易发生感染[8]。血白蛋白水平是反应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并且是体液免疫的主要功能蛋白,其数量降低则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产生不足、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进而降低了机体对抗病原菌的能力[9]。透析通路是MHD患者的“生命线”,其中半永久透析导管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透析通路之一。但是透析导管长期留置及导管口多次操作增加了血液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加之医院的高病菌环境、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欠缺、导管口污染、操作不当等因素使留置导管的MHD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10]。
综上所述,肺部感染、导管感染是MHD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而医院感染常见于高龄、糖尿病、留置透析导管及低蛋白血症的MHD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