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方法渗透建立数学结构
———《整数两级运算应用问题》教学设计解读

2018-07-12 10:40许含英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画图算式面包

许含英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

整数两级运算应用问题是“应用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运算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和-÷”八种类型。根据现有资料显示,国内现行的几套教材在编排整数两级运算应用问题时,在例题类型、数量和习题类型数量上有比较大的不同。

一、通览教材编排的来龙去脉

以人教版为例,教材在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编写了《混合运算》单元。教材安排先学习运算顺序,包括同级运算、两级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学习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第53、54页例4,就是“先求剩余数量,再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类型。它由两个数量关系复合而成,它是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多步应用问题的重要基础。这样的编排突出让应用问题跟随知识的学习,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在例4中,人教版教材第一次正式出现色条图,色条图是在实物示意图基础上的抽象,它是介于实物示意图和线段图之间的桥梁。用色条图表示信息和问题,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为后面学习用线段图表示信息和问题做好铺垫。

二、深究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在两所学校分别选取了一个二年级班级的学生,进行了画图方法的前测。我们把学生画出来的图分为实物示意图、条形图和线段图。测试结果如下:

A学校二年级5班 34 4 1 39 B学校二年级12班 33 4 2 39实物示意图 条形图 线段图 总人数

画图法,是问题解决中比较重要的辅助方法。从统计结果看,学生已经有了画图表征的经验,只是还停留在实物示意图的基础上。在遇到数据比较大的时候,画实物示意图表征问题就比较麻烦,需要进一步学习更为抽象的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画图表征的能力,自然地引入色条图,为进一步学习线段图表征打下基础,是这节课的一项重要目标。

三、细品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教学可以分三个阶段穿插进行。第一阶段:明确导出;第二阶段:体验感悟;第三阶段:灵活运用。从一年级开始,分析法和综合法就可以进行渗透和铺垫。在学习整数两级运算应用问题时,可以明确导出两种方法,经历初步的体验过程。

结构,对于整数两级运算应用问题的解决来说非常重要。教学时应重在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学会找出中间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另外,教学中还需要注重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化。

鉴于此,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整理、画图分析、列式解答、回顾检查等步骤,经历解决两级运算应用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2.自主尝试画图,交流讨论怎样有效、简洁地用色条图、树形图来表示数量关系,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3.明确分析法和综合法,初步体验和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设计解读

1.课前游戏,唤起已有经验。

师:大家都玩过走迷宫吗?你是怎么玩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课件演示走迷宫的两种方法:从起点的钳子出发经过身子到终点的钳子;从终点的钳子出发经过身子倒回到起点的钳子。这两种走法,要从一个钳子到另一个钳子,中间一定要经过虾的身子)

【解读:学生喜欢玩迷宫游戏,把走迷宫作为课的开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以从条件出发找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寻找所需的条件。这一点上,问题解决的方法和走迷宫的方法有相通之处。】

2.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提出实际数学问题。

出示面包房的工作场景,逐条、动态呈现信息。

师:读图整理信息。请自己轻声读一读面包师的工作情况。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条件: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现在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

师: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问题1:还剩下多少个面包没有烤?

问题2:已经烤了多少次?

问题3:一共要烤多少次?

问题4: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解读:读图获取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教师示范在条件上面做标记,引导学生学习在审题时做标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四能”的重要内容。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明确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分清条件和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

3.自主画图表征问题,经历色条图产生的过程。

师:你能画图表示出题目的意思吗?

(请学生自主在学习单上画图。在学生自主画图的基础上,反馈学生的图示,鼓励学生交流与讨论,经历色条图的产生过程)

(1)展示学生作品1。

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图,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适时修改补充和提问,使图示完整地呈现条件和问题。

小结:用图形来表示面包,并且在图中标示出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这样的图表示出了题目的意思。

(2)展示学生作品2。

师:能看懂意思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解释一下图的意思。

(3)课件呈现色条图的产生过程。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点来表示面包,老师用小正方形来表示面包,把它们排列整齐,一共有90个面包。

师:已经烤好了36个,用深灰色来表示。

师:浅灰色部分表示什么?

生:剩下的面包。

师:剩下的面包,每次烤9个,还要烤几次?

师:用90个点或者90个正方形来表示90个面包,你们觉得这样画图怎么样?(学生们都感受到实在太麻烦了)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直接用一个深灰色的长方形来表示已经烤好的面包数,用一个浅灰色的长方形表示剩下的面包数。

师:对比作品2和色条图。你觉得怎样表示更方便呢?

师:你能看着色条图完整地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

【解读: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自主画图,再进行交流、讨论和引导。根据前测的情况,我们在反馈环节呈现学生的原生态作品,补充和完善完整的条件和问题,再通过逐步抽象为色条图,经历色条图的形成过程。再让学生看着色条图,完整叙述题目的意思,培养读图能力。】

4.解决问题,梳理方法。

师: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都已经清楚了,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出示学习单。

①列算式计算;

②思考:根据( )和( ),解决了( );

③检查:你是用什么方法检查的?

④梳理: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样的?

(2)反馈交流。

①分步列式。

师:请大家根据提纲交流你的想法。

生:先根据一共要烤90个面包和已经烤了36个这两个条件解决了剩下面包的个数,算式是90-36=54(个)。

生:再根据剩下的面包数54个和每次能烤9个,解决了还要烤几次,算式是 54÷9=6(次)。

师:哪些同学也是这样想的?谁愿意再来完整地介绍刚才自己的思考过程?(课件配合演示)

②综合算式。

师:有没有列出综合算式的?

生:(90-36)÷9=6(次)。

师:这个算式,你能看懂吗?先算什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算什么?解决的又是什么问题?

板书:运算顺序。

(90-36要先算,所以应该添上小括号,小括号里的先算)

小结:要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分成了两步来解决,第一步要先解决“剩下面包的个数”,再解决“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从问题出发想: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还要烤多少个面包和每次烤几个面包,已知每次烤9个,所以需要先求出还要烤多少个面包。这种解题的思路是“看问题,想条件”。

从条件出发想:已知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通过这两个条件可以先求出剩下的面包数量。也就是“看条件,想问题”。

【解读:分析和综合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通过回顾与梳理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呈现两种方法的图示,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支架。再对两种思路进行比较,并和走迷宫游戏联系沟通。考虑部分与整体间的联系,条件与问题间的联系,积累有关的实践经验,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基础。】

5.回顾检查,验证结果。

师:“剩下的面包还要烤几次?”这个结果究竟对不对,我们有必要进行检验,大家认为要围绕哪条信息来检验呢?

剩下的个数+已烤的个数=90

9×?+36=90

把结果代入:

9×6+36

=54+36

=90

说明刚才的结果是正确的。

【解读:回顾检查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把问题还原成已知条件,根据数量关系计算,确认是否符合所有的条件。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和培养学生检查和反思的习惯。】

6.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结: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分析和解决这道题的?

(根据师生讨论的结果,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过程)

【解读:解题程序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让学生完整地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为问题解决积累足够的经验。】

猜你喜欢
画图算式面包
怎样画图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画图理解“多多少”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好吃”的面包灯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