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光健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高校体育学科的设置核心侧重点主要是放在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层面,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相较于传统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而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赋予了学生主体更多的自主空间。随着人本主义理念的运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侧重点正在逐渐发生偏移。基于此,从人本主义视角下出发,既要探索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发展,也要注重以学生为核心,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的核心是基于人类根本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之上衍生而来的教育理念,涵盖了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价值,并赋予了人文精神更宽泛的内容。可以说,人文精神犹如内在灵魂一样,支撑着个体及群体的核心内容。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是基于心理学视角下促进了教育的整体性、创造性和自由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教育现代化视野下,新的教育理念与人本主义理念逐渐走向融合,成为现代教育体系下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及全面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总体来说,人本主义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核心要素则是强调学生的个体价值,围绕学生的发展,探索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发展空间。
人本主义所表现出的基本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个人需要的价值取向。人本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个人需求的价值取向,即受教育者本身对于教育内容的基本要求,以受教育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为考量标准,做到健康的引导,真正将个体价值充分展现,制订适合个体需求的教学模式。人本主义思想充分关注个体价值,是一种现代教育的新思想。(2)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体育教育活动需要围绕学生个体设置,并且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需要达成自我实现的目标,真正展现出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智慧与思维模式,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客观分析,意识到自我存在。从而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3)自由自主的创造过程。高校体育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实现了受教育者自身主观价值的最大化目标,可以在体育中找准自身定位,更好地融入到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中,挖掘自我的主动性,在更多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中释放自我,获得更多学习机会。
从人本主义的特点分析中可以看到,基于该理念下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转变。传统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围绕的核心是教师,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位置,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发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快速推进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主体地位显然无法满足人本主义的基本要求。基于此,在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已经发生转变,从传统教师为主体的体育课堂转向以学生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充分释放学生的自主性与自我价值,并且教学内容都是围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进一步释放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空间,诠释主体价值,将体育学科的内在教育目标具体呈现。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在人本主义理念下发生了转变。传统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是一种大班化的授课内容,即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通过简单的演练、示范完成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实践。但从这种教学的侧重点分析中可以发现,所呈现出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已经无法满足个体诉求,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普遍增强的今天,体育教学的重点需要发生偏移。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下,学生的个体价值得到全面呈现,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打破了传统“一刀切”的弊端,更愿意倾向于个性化教学和个体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学内容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真正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可以说,人本主义的运用使得体育教学重点发生转变。
高校体育教学人本主义理念的运用,强调学生的心理变化。传统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将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放在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理论和技能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方面,考核的内容也是围绕这2个方面进行,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并不明显,严重影响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而人本主义理念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广泛关注。在体育教学中,关注的焦点不单单局限在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的传授,更是以学生为核心,照顾学生的心理变化与内心感受,真正从“心”出发,优化教学结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要从多角度着手。以学生为核心,则需要整个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围绕学生进行,包括安全知识的强化、接受学生反馈信息、多元化教学和针对性的教学评价等,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寻求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人本主义理念渗透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必然。想要依托人本教育理念探索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途径,需要做好课前安全知识的全面强化。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安全问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并且体育课堂教学一般位于室外,体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需要学生与教学器材接触,如果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极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和设备损坏的情况。为规避这一问题的发生,体育教学改革要以学生为核心,在体育课程中强化安全知识,这种安全知识要全面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热身阶段、教学阶段和放松阶段等。例如,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做好准备阶段的热身活动等。在进行教学安排阶段,坚持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以此来全面适应学生的身体机能情况,真正将运动损伤问题有效解决。
人本主义教学理念下,整个高校体育课堂都是以学生为核心,针对学生制订可行性计划。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十分有限,并且信息交流的过程多是以单向的信息传递为主,从而导致学生在被动接受信息的基础上,丧失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心理距离也会由此被拉远。基于人本主义视角下,需要充分吸收学生所反馈回来的信息内容,针对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内容做好整理与分析,并将其作为改革的核心要素。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方面在实现基础教学目标教学之后,要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即通过调查和采纳意见的方式开展其他的趣味活动内容,按照学生的主观意愿开展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可以充分运用现代辅助设备,建立体育教学的沟通群和信息反馈平台,可以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学生可以依靠这些基础性的平台探索新的途径,不断针对体育教学提出建议,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与沟通窗口,真正为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提供切实可行的条件。
人本主义视角下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高度关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对于保证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展现作用明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作用明显。基于此,当前可以被运用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式较多,如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和微课教学模式等。分层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完成分层,并制订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将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根据体育学习的不同情况分为小组,保持小组内人数在6~8人左右,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小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价值得到高度关注,能够找准自身定位,从而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侧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自主性层面,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赋予了高校体育课堂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微课内容,从而开展学习。由此可见,多元教学方式的探索,能够针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性内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同样需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教学评价上,在教学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达到人本主义理念的要求。传统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侧重点主要围绕成绩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考核侧重点不够明确,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不能够得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内容。一方面,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要转变传统的评价思维,充分意识到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评价的侧重点也以此为主,并意识到新型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价值,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高效全面、多维立体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评价内容可以延伸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以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充分的意识到自我价值,并且看到自己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当然,体育教师要依据不同的考核内容做好协调工作,探索新路径和更多的评价内容,保证评价的公平目标,科学分析学生本身的发展情况,为体育课堂教学创新奠定坚实基础,体现人本主义,做到自我实现。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顺应素质教育推进的要求,将学生作为核心,真正意义上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寻求创新发展新思路,探索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空间。